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走进红色岁月”是作家的精神补钙

    中国作协在京召开“走进红色岁月”座谈会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25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老区革命纪念地的红色传统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更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红色题材的文学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有着可贵的传统。”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9周年,中国作协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走进红色岁月”座谈会。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这样表述。

        2010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引导作家重新认识、深入挖掘革命纪念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文学的形式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中国作协组织80余位作家分赴韶山、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开展了“走进红色岁月”采访采风活动。采访团作家至今已提交了34部长篇文学作品的创作计划。铁凝表示,“走进红色岁月”活动,是中国作协在新时期探索组织作家深入生活一种新形式的尝试,而其后续优秀作品的产生同样证实了“走进红色岁月”的实践,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推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大家都知道,红色正面的东西不好写,其中一个症结误区就是,人们心中不相信,怀疑崇高,躲避崇高。阅读市场负能量太厉害了,正能量不足,到红色圣地体验生活,就是补充我们的正能量。”作家关仁山说,走进红色岁月活动,不仅使他找到了精神根基,还一下子打开视野。这种精神的营养是长久的。    

        如何保持、继承红色资源中的红色精神,继续发扬红色传统,在当下依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家武歆认为,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同步。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应保持和继承蕴含着民族气节与民族风骨的红色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要在创作中,对社会未来的价值体系提供更加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冰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文学事业正迎来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以及我们肩负的推动文学发展繁荣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作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到生活中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学发展繁荣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断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