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探索科普新途径 开科普公益先河

    京版集团请专家进校园为青少年开展百余场讲座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25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陈香)才下飞机,又上火车,数学家、原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教授,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陈贺能教授,地震救援专家徐德诗教授,科普作家李其震先生,都年过花甲,却不辞辛劳,仅今年4月就连赴江西省上饶地区17 所学校进行19场讲座,嘉惠近3万名师生。接下来,还有10场活动在等待他们。据活动组织方北京出版集团透露,仅2011年初到现在,他们组织科学家们先后走进了北京、江苏、福建、山东、江西、浙江、广东等地的校园,共进行了约百余场次的讲座,成千上万的学生现场和科学家零距离接触。同时,寻找“科学小英才”全国选拔活动也在上饶启动。

        尽管我国科普出版曾经有过三次高潮,但进入新世纪后,科普出版的相对冷清,尤其是原创科普出版的凋零,使历来有科普出版传统的京版集团倍感压力。“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国内的阅读推广活动方兴未艾,但是,目前也存在重文学轻科普,阅读类型相对单一,欠缺丰富多样性等问题,存在重浅阅读、轻深阅读的现象。现在流行在校园和孩子当中的作品,更多是轻松娱乐、故事类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引导他们进行深度阅读、特别是具有丰富信息量的阅读活动,相对比较欠缺。今天的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更多需要引导他们了解身边世界、探索世界奥妙的图书,所以,我们把阅读推广工作的重点选择在了科普类的图书,开展科普公益行动。”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乔玢表示。

        “目前孩子们的阅读存在三种不容忽视的现象,一是厌食,二是偏食,三是乱食。作为一名发行工作者,我也常常反思,是不是可供孩子们选择的精神产品在艺术性、可读性、科学性等方面存在缺失?”江西新华上饶分公司经理龚晋说。

        尽管科普阅读担负对少年儿童进行认知训练、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启蒙、认知世界等责任,但因为有阅读上的知识门槛,一直很难真正走近孩子们。由此,如何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兴趣,创新科普公益行活动形式,正是京版集团考虑的首要问题。除了推荐和赠送优秀科普读物、举办专家讲座外,京版集团还策划了科普剧表演活动,带领孩子以科普读物为蓝本创作科普剧,这种全员参与互动的科普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科普阅读的兴趣。此外,京版集团还请专家引导孩子用身边熟悉、简单的事物做实验,让参与者体会在游戏中揭开科学奥秘的快乐。“科学小英才”选拔活动更是让全国的小朋友都有机会成为《少年科学画报》的科学小记者,优秀者还能赴剑桥大学与世界一流的大科学家零距离接触,与世界知名的科普作家合写科普图书《可怕的科学·中国特辑》。迄今为止,京版集团已经邀请了数学家、国内外知名科普作家、极地专家、科学教育顾问、太空科技专家、载人航天专家、核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地震救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科学课特级教师等走进全国中小学校。

        “科普推广,不需要让孩子们知道多么深奥的科学道理,获得科学知识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渠道还有很多。要让孩子们深深感到,科学是有趣的,科学太好玩了,不是只有打游戏、看动画片好玩。让孩子们有兴趣了解科学,探究科学,最后,让科学可以为自己、为社会服务。”李其震向读书报记者表示。

        同样,陈贺能的体会是,科普教育除了给孩子们传授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外,更应该讲什么是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维,以及科学的方法。“在科学的前线工作,我深知,如果大的方法不清楚,是无法出成果的。科学的精神是什么?探索的精神,求实的精神,想象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是什么?这就要通过很多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了。科学家就是好问为什么,孩子们就是天生的科学家,因为孩子有求知欲,有好奇心。还有就是科学家的逆向思维,显然,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现在,国内科普阅读的风气未开有多种原因。在乔玢看来,今天的孩子受多种媒体的影响,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需要更新的阅读方式,传统的科普读物更多是在比较严谨的知识结构内,按照严格的学科分类撰写的,相对比较死板,不能完全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年轻一代的科普创作新人也没有涌现出来。

        “科学界认为科普的东西低人一等,认为科学家做一线科研做不了,才去写科普。这些观点,使我们国家缺乏第一流的科普作家。”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渝生认为,培养科普作家要从源头做起,他建议,可在大学设立科学传播专业。

        “我感觉我们少了一块,没有把科学普及指向课堂。”一位小学老师表示。上饶七中的一位语文老师则坦承,“科普阅读还没有和我们的文学性的阅读相融,语文老师推荐阅读的大都侧重于文学性的图书,老师的科普意识不是很强”。她呼吁,应该多让一线的老师和学生感受这种科学的氛围,通过各种活动、专家的报告,通过科普书籍的推广,提高老师学生的科普意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