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1月12日 星期三

    作者自述

    我把文学比喻成树和石头

    常新港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1月12日   12 版)
    “天天典藏·常新港”系列(含《男孩的街》《淑女木乃伊》《咬人的夏天》《逆行的鱼》《温柔天才》《麦山的黄昏》《遇到我的未来》《青瓜瓶》) 常新港/著天天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14.00元/册

        我的右手在小时候爬树时被树皮扎破过,有个小疤。我的背部,在少年时代,被石头撞击过,留下了大疤痕。

        石头是没有感情的。因为石头没有感觉,北方的石头面对夏日的雨,和冬日的雪,它的表情是一样的。那北方的树呢?跟石头一样,经历着寒冷的刀割和雨水的浸湿,却在生长。但是,石头也不死啊。所以,我把北方的树比喻成石头。

        我一直在想,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会把儿童文学的生命跟树和石头联系在一起吗?有的作家这么想了,因为,他们的作品被流传下来,并被后人铭记。我又在想,人们要记住的是什么?是什么东西让人们记住了?人们记忆的底盘会磨损吗?磨损后的记忆还会留下什么?

        留下来的作品,要有石头一样不死的品质,和北方的树一样顽强的生命力。

        这是力度写作。在今天的儿童文学写作中,我们需要这样的树和石头吗?当然,因为我们尊重的是品质和生命力。所以,我们需要。

        文学和人一样,都要想方设法活下去。

        我珍爱自己的写作就像珍爱自己的生命。希望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多活一些日子,就跟祈祷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

        懂得了这一点之后,我知道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跟人类和生命有关。我力争让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面对着天天看见的无法回避的人生。

        孩子要面对病态的社会吗?孩子的灵魂脆弱的程度该怎样估算?悲剧和隐痛跟幸福和愉快如何分配?文学的甜和生命的苦该怎样呈现?孩子的文学该贴近人性还是疏离和有意地回避?我们该在无病呻吟的文字餐盘里,加入什么样的营养?在眺望儿童文学未来的路上,我们必须去想。

        我不能为了某些跟商业有关的口号,轻易改变自己的文学初衷和换血。一个作家快死亡了才要换血。中国的儿童文学在通往经典的路上,已经被功利消耗掉太多的优良品质了。我跟很多有良知的儿童文学作家一样,都在告诫自己,我不能!

        从1983年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到今天,我有了一百篇专为孩子写作的短篇小说,它们汇成了八本小书,像是在检验我的文学良知。

        我想到了北方的树和石头。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就是北方的树和石头,因为,它们活着,也因为它们渴望一直活下去。

        我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北方寂寞的树和坚硬的石头吗?

        如果是,我庆幸。

        我手上的疤和背上的疤,都留下来了,时间都无法将它抹去。它是树的锋利和石头的力度造就的。毫无疑问,我会带着疤,走到生命的尽头。每一个人,他的右手和背部,也许没有任何印记,仍像婴儿一样光滑如初,但他会承载着心灵上的无数伤痕远去。

        它跟文学的写作息息相关。我把文学比喻成北方的树和石头,它们给我的生命留下了疤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