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从寺庙收门票说起

    摩罗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09月08日   03 版)

        前不久,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先生批评大陆观光景点门票收费太高,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一些僧侣也在反思寺院收门票问题。一位僧人说,寺庙的责任是弘扬佛法,而不是敛财。如果寺庙将注意力投向门票,而忽视弘法,岂不是本末倒置。

        这位僧人的话很实在。我平时到各地旅游逛庙,出去时和进来时相比呢,对佛教没有增加一点了解,精神上没有得到加持。也就是说,寺庙在我这个香客或者游客身上,只得到一些门票费,却没有给我提供传播佛法的服务。实际上古今中外各种宗教的传教士,出于对世界的责任感,都是要努力去扩大影响的,而不是坐在寺庙等着别人来求法。既然我来寺庙求法,这是个至少可以利用的因缘,可是我们的佛门却没有利用这个因缘,扩大自己的影响。最近三十年来,无论是为了旅游还是为了求法,进过寺庙的人太多了,可是大家基本上跟我一样,没法通过拜佛增加对佛教的了解,加深跟佛教的因缘。

        假如我们的寺庙和僧团,对于传播佛教有更为积极的态度,当然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消极态度并不是自古而然。早期的佛教就是采取游化的方式,深入影响到社会各阶层的。

        所有殿堂的佛菩萨,都是面向佛堂之外的,他们志在娑婆世界,我们的僧团千万不可会错了他们的菩萨心肠。如果我们只知道在院墙里边盘腿打坐,甚至还用一张门票将信众香客拦阻在院墙之外,那么,我们不只是错过了佛教繁荣的大因缘,甚至可能是会错了佛法,会错了我佛的本愿本意。

        今年夏天来东林寺参加净土文化夏令营活动的五百多位营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超过62%,真是出乎意料。这些人如何度过暑假,有许许多多世俗的选择,可是他们放弃所有的俗世选择,来参加这个夏令营,说明他们把精神的追求放到了头等地位,他们在急切地寻找精神的出路、灵魂的家园。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气象,它说明中国宗教振兴的因缘正在形成。我们的寺院与僧团,也许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以救世的抱负,把佛法传给芸芸众生。怀着这样的善愿和大目标来做事,门票当然是必须取消的,因为收门票等于为寺庙增加了一道门槛,它与佛教服务于娑婆世界的大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不但要拆除门票这道门槛,还应该拆除我们内心的某种无形的门槛。在我看来,寺庙和僧团继续安守在深山老林,这与众生的需求不尽符合。宗教空间应该跟闹市和世俗生活相依相贴。我们有没有可能,把我们诵经的声音、宁静的举止、恬淡的生活态度、修身修心的生活方式、幽深旷远的精神追求,直接安置在大都市的中心。如果我们不是在深山老林,而是在北京、上海、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的闹市区诵经念佛,我们造福于娑婆世界的功业,是不是更为广大?为了造福于众生,为了拓展佛教的空间,这一步棋我认为迟早是应该走的。

        蒋孝严也许不只是就事论事的一句批评。他的话很可能具有非常深的文化上的用意。这里面包含了蒋先生对中国宗教前景的关心,对中国文化前景的关心。同时他作为一个关注两岸统一的人,实际上他在告诉国人,佛教是两岸实现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因为宗教除了解决个人精神上的需求外,它很大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解决社会认同问题,而蒋孝严先生选择佛教寺庙的问题来讨论,实际上是促使我们考虑佛教与我们的深切关联,其实我们通过佛教认同来实现两岸完整的社会认同。

        五四以来,中国教育体系给知识分子传授的都是西方知识。以西方知识体系为基础,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容易从文化上理解并接受基督教,所以这些年中国社会流行一个词,叫做文化基督徒。在五百年来西方种族扩张的历史进程中,西方的殖民力量有多大,它的文化力量就有多大,以至于今天建构一个所谓全球化的体系,完全是以西方文化为标准,以西方利益为核心。在这个全球化体系之中,西方文化的传播采用经济方式、社会方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所谓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将整个地球纳入到“国家化过程”的庞大工程,其目的无非就是建构一个全世界统一的政治权力。这个权力实体由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控制,他们企图将各国政权都变成它的一个分省。礼乐征伐都由“天子”(全球化体系控制者)发号施令。每个国家都不由自主地卷入到这么一个全球化的框架之中,中国也不例外。和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文化权利、政治权利正在面临着削弱,连碳排放、稀土出口、海外收购、某些商品的进口等等,都必须看“天子”的脸色。面对强势力量对自己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的企图及压力,任何民族都会出现某种反弹力。

        中国正在从百年以来全盘西化的迷途中清醒过来,清醒之后,必须找到一种我们国家的文化认同和宗教认同,这就是我们对于以西方利益为核心的全球化的反弹力之一。全球化越发展,这种文化、宗教、社会认同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实际上这是佛教振兴的一个大因缘。就像儒学一样,佛教具备着为中国实现宗教认同和文化认同造福的能力。佛教在中国根深蒂固,具有深厚的影响。净土宗和禅宗都自觉地与中国精英文化(以儒学为代表)相融合。流行于底层社会的原始宗教与民间宗教,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佛教实现融合。所以,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能够帮助中国各阶层在文化上实现宽广的认同。

        这么说也许超越了蒋孝严先生的本意,我们不仅能够借助佛教实现两岸的文化认同,而且能够实现全球化背景下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实现这种民族文化认同以后,我们就能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框架中更好地、更名正言顺地维护我们的文化权利和国家利益。这是对国家和人民非常有好处的一件事。

        佛教就有这么大的功能,是真正有大造化的一种宗教。我希望中国社会、中国决策者,尽早认识佛教的伟大造化,帮助佛教发挥出实现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维护文化权利和国家利益的潜在功能。佛门自己尤其应该意识到,这种大因缘正在到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