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双重束缚”的危害

    《 文摘报 》( 2025年01月04日   04 版)

        “双重束缚”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葛雷格里·贝特森提出。他认为,如果在一个家庭里面,一个孩子不管怎么做都被视为是错误的,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在亲子关系中,“双重束缚”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怎么做,被指责的永远都是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比如,一个孩子吃饭比较慢,父母在旁边催促,希望孩子加快速度,但当孩子真的加快吃饭速度时,父母又会责备“吃那么快干吗”。再比如,有的孩子不愿意回家,因为他们在家休息时会被指责“不知道帮家里干点活儿”,帮着做家务又被嫌弃这也干不好、那也干不好,是“站着也不是,坐着也不是”。还有一种常见的场景,就是孩子在家时会被父母说“天天就知道在家躺着,也不知道出去活动一下”,但他真的外出社交、活动,又会被指责“天天就知道往外跑”。

        这些父母的批评源于“双重束缚”的核心逻辑,即任何“自发”的选择都被认为是错误的。无论孩子干什么,父母都会有理由指责他。但当孩子问起父母到底怎么想的,他们也回答不出来,因为这些父母仅仅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威感。然而,“想要造就一个精神分裂的孩子非常简单,只需要每天打他一巴掌,同时对他说一句‘我爱你’”。

        此外,在亲密关系中也容易出现“双重束缚”。比如,一方希望另一方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什么都不说”,尤其是感到沮丧和生气的时候。但当另一方真的表达沮丧或生气时,又会被指责“为啥总是这么消极”或“脾气怎么这么大”。长此以往,被指责的一方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回避,严重者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导致行为或精神障碍。

        因此,一定要警惕任何一段关系中的“双重束缚”。如果你已经处在这样一段关系中,首先,一定要认识到这不是你的错,避免自己陷入焦虑、恐慌、羞耻以及自我怀疑。其次,要和强势的一方,即施加束缚的一方沟通。无论是父母还是爱人,都是重要的人,之所以他们表现得很矛盾,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么做会对你造成伤害。不管是施加束缚的甲方,还是被束缚的乙方,或是旁观的丙方,都要警惕“双重束缚”的危害,尽己所能远离、制止、杜绝“双重束缚”。

        (作者: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贾于谡、张建宏)

        (《大河健康报》2024.12.26)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