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9月07日 星期六

    沈维孝:“做数学要静下心来”

    《 文摘报 》( 2024年09月07日   05 版)

        沈维孝

        “你研究的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副主任、首席教授沈维孝认为,“有些难题,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想出答案,某种意义上就像爬上了山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虽然,它可能只是个小山坡。其实,数学研究领域,‘证明某某猜想’只是方便公众更直观地了解研究进展到哪个阶段。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发展出一套可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工具。学界内部也有一种普遍认知:你发展的工具能解决大家不能解决的猜想,这个工具就是有用的。”

        沈维孝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与合作者证明了“实Fatou猜想”这一被菲尔兹奖获得者斯梅尔列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的猜想。随后,在动力系统理论研究领域中,他取得了一系列深刻且富有原创性的成果。2009年,他以历届最年轻获奖者的身份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2021年,因在数学物理学领域的表现,他获得科学探索奖。

        沈维孝16岁就读中科大数学系,中学前没有接受过任何专门竞赛训练,在初中取得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一等奖,高中时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安徽省一等奖。因此,他被选拔进了全国数学冬令营。当时这个冬令营的规模只有80多个人,个个都是高手。结果,跟沈维孝住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参加国际奥赛拿了两块金牌,他却拿了几个倒数,成绩并不理想。沈维孝心里很不服气,这也是他后来高考填报志愿最终选了数学系的原因之一。

        说到数学,很多人都觉得高深。沈维孝从事的数学研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系统会变成什么样子。举个例子:太阳、地球、月球三个星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会有怎样的改变,会不会撞在一起,会不会受到干扰后产生特殊的周期变化,这本质上是一个数学问题。“一般人可能认为,一简化就把问题变得平凡了。而把问题简化后变得有意义、不平凡,是数学要做的事。”沈维孝研究的领域,就是由此出发的。

        1996年,从中科大毕业后,沈维孝前往日本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一件事情让沈维孝印象很深,“当时,有个学生硕士延毕了,我疑惑这个人是不是不行。但他延毕后又考上博士,研究也做得很好。我后来发现,研究方向不一样,有的方向就是需要多花点时间,这跟做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它给我的启示是,人不能每一步都追求达到利益最大化,做事情得要认真地做,不要事事追求结果。不追求速度,有时候反而会更快。”

        许多科学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疑问——“你研究的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对此,沈维孝的回答经常是:“为什么一定要有用?”

        “比如刚才说到的太阳、地球、月球的‘三体’问题,显然很有意义。但这个问题太难了,暂时做不出来。做不出来,不是就放弃不做了,而是要慢慢靠近这个目标。现实生活中所有事情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大家很关心的天气预报,其实也可以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动力系统问题。如果知道这个系统的演化规律,并测量到初值,那么按照规律解个方程就知道答案了。但问题是,测量总是有一定的误差,且随着时间的拉长,小误差在演化过程中会不停地变大。长期的天气预报准确性不是很高,原因就在于相关动力系统的初值敏感性。我们研究动力系统,就是要想办法研究这些误差到底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办法把误差减小。对于具体、复杂而艰深的问题,数学经常做的事情是加条件、考虑特殊情况,或者把问题简化、抽象出来。”沈维孝说。

        (《解放日报》8.30 彭德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