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7月06日 星期六

    “我人生的一半在荒野”

    《 文摘报 》( 2024年07月06日   05 版)

        周朝永

        “我让万山洞开,好让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我是父亲。”青海作家索南才让在家乡的草原上吟出前辈诗人昌耀《河床》中的名句,令我们对青海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流浪之地”的理解又深刻了几分。这是纪录片《行走天下·青海》中的一幕,美文与美景互证,观众足不出户,也可以去到“诗与远方”,就像总导演周朝永说的“人生的一半在荒野”。以下是他的讲述。

        自然是青海最大的特点,说是大美一点都不为过,不同季节去,都有不同的感觉。比如门源七彩瀑布,夏天黄绿白相间,冬天看就是冰瀑。第九集《盐湖》,我们去拍了冬天的茶卡盐湖:和夏天相比,冬天的盐湖更加清澈,因为浓度高,再加上晴天日数多,南面的昆仑山脉的积雪化不掉,倒映在湖里,就成为景区一个天然的背景。

        除了美景,片子里素人比较多,但恰恰是素人更值得期待。

        第一集《家园》中的昂保加叔侄,他们和当地几位牧民一年两次进行冰川监测。我们和他们一起上到5000多米的哈龙冰川,拍下了他们测量、标记、拴着绳子在陡峭的冰川上行走的场景,觉得他们16年的坚持真令人钦佩。他们做这个事情完全是自发的,不是外界需要他们这么做,而是因为自己的家就在阿尼玛卿雪山脚下,他们做冰川监测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情感。

        第二集《天路》中的李大胜,我们问他,当年你舅舅作为驼工进藏,有没有讲过怎么艰难?他就举例子,不是说以前吃不饱怎么样,而是说一峰骆驼起来,另外的骆驼就会跟着走,手慢的话那个粮食垛子都搭不上去;说那时候进藏驼工都是牵着骆驼走的,骆驼走多远,他们就走多远;青藏线上的驼工和骆驼像兄弟,骆驼死掉他们会流泪……李大胜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很接地气,也非常真实。

        第三集《诗意》中的玛希特,一个10岁的小牧童,3岁学会骑马,喜欢周末和爷爷、奶奶、爸爸一起放牧。他穿着红衣服,骑在马上,投射出长长的影子。我也被这个画面感动到,当时还发微博说:“即使是矮小的身躯,也能投出巨大的影子。”我觉得这个画面很典型,它其实是视觉化了的一首诗。

        他们都不是明星,没有流量,这样的片子大家还能看下去,那不是被影像打动,而是被内容本身打动,是被片子里的人物打动。这其实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方式应该、值得被记录,所以我们不带猎奇眼光,而是尝试着理解他们的生活。别人可能对一些表面看点感兴趣,我们对他们如何做事更感兴趣,所以我们设置了行者的角色。片中几位行者大部分有播音主持的专业背景,也在很多节目中做过主持人。但为什么不叫主持人而叫行者?这里面其实有很多不一样。某种意义上行者不是俯瞰他们的生活,而是去理解他们,学他们,尽量当一个合格的助手,他可以看、可以问、可以体验,主人公更像是他的老师。

        这种遇见是双向的,影响也是相互的。这些年遇到的采访对象,他们没有改变我的生活,但是改变了我对生活的认知。他们对生活的知足,他们的快乐来源,都给我启发和借鉴。这是我乐此不疲一直在路上的一个动力。

        (《北京青年报》6.20 张亚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