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地下空间资源与综合国力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11日   07 版)

        ■易荣

        提到国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领陆、领水与领空,但还有一类深藏于地下的空间,我们可以称之为“第四国土”。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建设的国土资源,由于其具有地上空间无法替代的特点,而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被视为人类迄今为止所拥有的、尚未被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之一。因此,从国土资源客观属性特征,以及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的宏观高度来认识、评价城市地下空间的战略地位,甚至于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方面的助力,把它作为领陆、领水和领空之补充的“第四国土”,当之无愧。

        什么是地下空间?在岩石圈的上层,有一个庞大的空间,从早期防御自然灾害、野兽袭击,到后期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城市防护能力,长期以来对人类的生存、繁衍、进化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狭义的地下空间,从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包括土层和岩层中天然形成的地下空间,如地质作用形成的溶岩洞、风蚀洞、海蚀洞等;还包括人工开发的地下设施,如城市地下市政管网、城市综合防灾建筑、地下交通设施、地下车库、军事工程、地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地下空间,以及新型地下空间设施,如地下工厂、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下变电站、深地实验室等。

        广义的地下空间,除狭义的地下空间,还包括密实的岩土体、地下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地热能资源)、地下历史文化遗迹等。

        通常所指的地下空间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在当前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在城市规划区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开发建设的用于城市生产、生活、交通、环保以及防灾等用途的建筑空间;另一层含义是指用于改变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增加碳汇、节能减排的地下可再生清洁能源(浅层地温能、水热型地热、干热岩)。

        “地下空间”的概念由来已久。1981年5月,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把地下空间确定为重要的自然资源。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上通过的《东京宣言》提出:“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经过实践论证,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不仅可缓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还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及建设未来城市的必由之路。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型国土空间资源,是实现“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更新发展五大目标的重要载体。同时,发展地下空间,也有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我国将国家战略资源划分为8类资源和23个指标,这些指标的总和构成了综合国力。这8类资源分别是经济资源、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技术、政府资源、军事实力、国际资源。其中自然资源通常是指主要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质量、可及性和成本。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条件或上限,同时,自然资源具有边际收益递减性质,开采和利用的生态成本与外部成本相对高。

        人类的发明创造源于为了解决人类本身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难题。地下空间也不例外,不论是远古时期为躲避自然灾害和防御野兽袭击,还是古代水利工程、军事防御工程,或者是现代的地下轨道交通、人防、深隧……绝大部分是解决面临的困局。

        科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但可以置换地面空间、严守耕地红线、改善能源结构,还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

        (《第四国土——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3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