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01日   06 版)

        梅花落玫瑰兴:花之喻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女性的情感嬗变

        王桂妹在2024年第2期《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说,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巨变推动着国人的情绪样貌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情与爱”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上升为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参数,尤其对女性解放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借助文学女性笔下的“花之喻”便可豹窥中国近现代女性的情感嬗变。以秋瑾、徐自华、吕碧城、张默君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知识女性偏爱梅花,她们的咏梅诗既继承了传统文人借花比德的精神传统,也展露出近代知识女性各具风采的情感特征。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承载着现代爱情意蕴的玫瑰取代传统梅花成为新文学女性热烈情感和自由追求的载体。但是,源自西方的爱情玫瑰舶来本土之后却发生了有趣的形变,由“夜莺玫瑰”转变成“杜鹃玫瑰”并在玫瑰的颜色上有了红白之分,由此透露出新文学女性情感嬗变中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状态。

        变动中的当代中国家庭伦理

        赵刘洋在2024年第3期《天府新论》上说,近年春节期间年轻人“断亲”话题频上热搜,虽然尚无明确的数据统计,但至少表明目前部分年轻人正处在“欲断难断”的焦虑中。“断亲”并不意味着家庭伦理的解体或家庭伦理趋向“个体化”,而是说明核心家庭在年轻群体的精神生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如,现在社会中一个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很难具有独自买房的财力,若是婚前购房,基本都是父母出资。这带来的影响就是,子女与父母之间,无论在财产关系还是情感关系上都要高于夫妻关系,考虑到婚姻预期比较低和保护父母的财产权利,法律在保护姻亲和血亲原则上明确选择的是后者。当代中国变动中的家庭伦理未尝不可视为另一种形式的“回到祖荫下”。“断亲”现象折射出当代中国新的家庭伦理关系正在生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