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如何看待孩子的“零食社交”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27日   02 版)

        最近,小学生中的“零食社交”引起不少家长的关注,小朋友们说,大家带零食到学校,主要是想通过互相交换零食来交到朋友。

        一位小朋友坦言,自己平时不爱说话,朋友也不多。看到周围有性格开朗的同学,身边总是围着好几个朋友,几个人有说有笑,感觉特别羡慕。后来发现,班里有同学每天带零食,一到课间或午休的时候,就分给同学。过段时间,这几个同学就成了好朋友。于是也学着这么做,从聊零食开始,慢慢地,还交换玩具、文具,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好朋友。

        天津市河西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白丽娜老师说,孩子通过凑在一起吃饭、彼此交换零食、文具等方式来维护朋友圈,或者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这些都是模仿成人的做法,是想平衡或拉近一定范围内的人际关系。孩子们“零食交友”的做法不能一概否定,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他们甄别利弊,并加以正向引导。

        白丽娜老师建议,首先应该提醒孩子的是,“零食交友”中的“零食”尽管是交友的媒介,也要注意入口卫生,不能因此引起纠纷。第二要引导孩子客观看待“零食交友”。在成长过程中交到好朋友的方式有很多,交换零食只是方法之一,并不是唯一。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多鼓励他们通过集体活动结识朋友。第三,有的孩子认为朋友越多越好,而“零食交友”的方式往往会让他们结交到更多朋友,这种表面上的热闹会让他们“上瘾”,反而忽视了“保持自我”才是交友的正道。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告诉孩子最好的交友法则是“以真心换真心”,不能为了交朋友而失去本应坚守的原则和底线,真诚自信的人才是大家心中朋友的最佳人选。

        (《今晚报》4.19 贾林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