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谁来为“防伪码”防伪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24日   02 版)

        “怎么也想不到,明明宣称是‘正品’,拿到手后却发现防伪码能造假。”一名消费者购买某品牌美妆产品后,觉得使用感受与正品有出入,但扫描包装盒防伪码,页面出现了企业名称、查询次数以及首次查询时间等信息,并且提示“你所购买的产品属于正品,请放心使用”。这名消费者又在该品牌官方公众号输入产品防伪编码进行验证,却被提示“经系统验证,不是正确的防伪编码,请谨慎购买”。原来,这个所谓的防伪码和查询平台都是假的。

        这些“有问题”的防伪码和查询网站,从哪里来?记者调查发现,防伪码和查询系统的设计、生产、搭建等早已是一条成熟产业链。在一些平台上,以“防伪码定制”等词汇进行检索,很快就能弹出不少提供此项服务的商家。

        记者联系上三家不同公司。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一枚防伪签上可以同时印制二维码、网址和电话三种查询验证途径,具体依企业需求来定。至于价格,10000枚防伪码600元,50000枚防伪码1300元,100000枚防伪码1600元。“企业logo(标识)发给我,我安排美工给您设计。”“你不用操心其他,买了就直接用。”

        这些防伪码,一旦贴上包装盒,消费者为何能查询到是“正品”呢?多个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在生产环节就已经“准备”好了。以起订10000枚防伪码为例,公司会用电脑程序随机生成二维码和数字编码,而这些数据在生产制作防伪码的时候,就已上传到了与之配套使用的查询系统后台,只要消费者查询,就会显示“正品”。

        “现在好多所谓的防伪网站,老百姓难以识别分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灰黑产业链。”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朱巍说,使用问题防伪码、虚假防伪码,可能涉嫌虚假宣传,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严加治理。

        (《北京晚报》4.9 李松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