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7日   06 版)

        苏轼作品中的树木意象

        杨景春、代梓莹、王海蓉在2024年第2期《南都学坛》上说,作为文学意象,树木意象早在《诗经》《楚辞》里就有了,到了宋代,诗词里的树木意象更是丰富多彩,仅苏轼的作品中树木意象就占了很大比例。苏轼延续了《诗经》以来诗歌写作“树”意象的传统,在他的诗词里“树”出现83次,“木”出现260次,这些树木意象有着极重要的文化内涵。苏轼植树写树,对树木的生态价值、实用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树木见证了苏轼的生平遭遇,也寄托了苏轼的理想抱负。苏轼对树木的欣赏模式众多,有如画模式、比德模式、天成模式等。这些树木意象底蕴充盈,写树木就是写自己,苏轼用树木意象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与自主品牌符号价值提升

        张燚、黄宇轩、李章燕在2024年第1期《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说,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融入自主品牌建设,是彰显文化软实力,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当前需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主品牌符号意义建构的“双创”研究视角,改进研究方法,注重学术规范,创新相关理论。具体的研究议题包括:如何推动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自主品牌的符号生产与意义创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主品牌符号意义建构的生成、传递、解读与共创的机理究竟是怎样的;消费者是如何感知、获得和表达传统文化融入的品牌符号意义的,存在怎样的认知、情绪、情感、态度和行为反应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