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依托记忆之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7日   06 版)

        “中国文化之旅”是主要面向港澳台侨大学生的、以参观访问中华民族记忆之场为主要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该活动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在“我”的层面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体系、传承中华民族价值信念、生成为中国梦共同奋斗的行为意愿,而且以互动交流方式促进学习者在“我们”的层面对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共建共享,增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的身份认同。

        被选择的记忆之场本身已被赋予一定的意义,表征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价值信念,传播着构造身份认同和行为规范所需的价值。例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记忆之场,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刻画及对民族国家历史的再现,承载了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为目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建川博物馆内的5·12抗震救灾纪念馆,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二十四道拐”传递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及爱好和平的精神。

        此外,构成一个民族爱国主义叙事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等载体是丰富的情感资源。诸如九寨沟、马王堆汉墓、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华文化体验馆等记忆之场,有助于学习者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魅力。而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效能,我们需要借助国家文化工程推进记忆之场的建设,高校亦需用好国家文化工程建设成果。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4年第2期 卢立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