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晚清书画助赈救灾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7日   06 版)

        晚清以来,书画家借助新闻报刊和商业市场确立了与赈灾的关系,书画助赈成为救灾的重要手段。

        1878年6月,《申报》先后刊登了上海书画家金继《捐卖画兰助赈》《画兰助赈续闻》的新闻,此事被认为“沪之有书画助赈”的开始。此后书画助赈成为国内救灾的常见形式,也成为当代学术研究中反映书画与赈灾关系的重要概念。

        晚清西北地区发生两次特大灾害,一是光绪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1900—1901)的陕西大旱,二是宣统元年(1909)的甘肃大旱,先后得到了域外社会各界的有力救助。《申报》邀请当地的画家创作了《陕西乞赈图说》和报纸一同派送,不收分文。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书画家以绘画作品介绍灾情,以出售作品筹募赈灾,尽力帮助西北灾民摆脱生存困境,进而挽救西北局势,表现出他们的社会担当。

        晚清西北灾害中的书画助赈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救灾的变革。其一,突破了救灾力量的地域局限,由省内官民共济发展到省外,特别是来自东部财物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二,拓宽了赈灾资金的来源,增加了艺术品变价出售获得赈资的渠道;其三,形成了救灾的新型商业观念,突破了政府制度化的依例救灾思想,利用了较为先进的市场规律与商业交易模式。

        (《甘肃高师学报》2024年第1期 杨继业 陈纪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