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0日 星期三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0日   06 版)

        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形态的变革

        聂书江在2024年第2期《甘肃社会科学》上说,根据马克思交往理论,世界交往的频次和深度推动着不同文明国际传播形态的历史性演变。作为决定文明传播的物质基础,以跨国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及其革命性地使用,历史性地破解了西方文明神话“迷思”。在社交媒体的深度使用中,不同文明背景的使用者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另一个与西方媒体神话的不同版本的文明叙事。与此同时,文明力量变革重塑全球文明传播格局使其趋向于平衡。顺应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大势,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新形态不但具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活的灵魂的指导,而且还具有世界数字平台新的基础,使其不但超越文化帝国主义,而且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传播模式,超越文明传播中的冲突、隔阂,从而走向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国际传播图景。

        《山海经》名物书写的基本样式

        李炳海在2024年第1期《中原文化研究》上说,《山海经》之中的名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富,是构成全书的基本骨架。其中名物的含义有显豁与隐晦之分,还有的则介于二者之间。造成含义隐晦的原因,是名物所用词语往往取其原始本义、特殊义,而不是常见用法;还有的文字属于多音、多义词。名物指称对象有的是一种物,有的则是一个类别,后者运用的是综合思维。《山海经》以各个条目为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各条目之间不存在意义的直接关联,呈现的是间断性。而在条目内部出现的名物,往往存在意义上的关联,是以条目标题名物所承载的理念统辖其他名物,连续出现的名物呈链状或网状。中国古代神话的片断性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书写方式造成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