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0日 星期三

    中国形象“他塑”中的符号传播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0日   06 版)

        “洋网红”在海外讲述中国故事的现象日益引起关注,他们具备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间性”,被认为是中国形象“他塑”(即故事的他述)的组成部分,能够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提供新的可能性。“洋网红”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受众观看视频后的评论则直接反映“洋网红”讲述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通过对视频内容和受众评论的分析,发现“洋网红”视频使受众在认知层面产生符号的交融,“洋网红”的传播内容凝结了与中国相关的各类符号,海外受众也会基于这些符号形成对中国的认知。

        一般意义上,符号是一种物体、语言或行为,它也可以是关于文化的抽象想法或概念,例如手势、物体、信号和文字。符号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洋网红”视频中提及的与中国相关的各类典型内容即是一种文化符号。海外受众的认知主要基于三类符号产生,分别是语言文字符号、美食符号以及现代化符号。

        语言文字符号方面,由于中文学习难度较高,因而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主要壁垒。但在“洋网红”的视频中,中文反而成为吸引受众的重要元素。“洋网红”因说中文而与中国人产生有趣的互动,具有相当的娱乐性、趣味性。从受众评论来看,这类视频展现了语言在跨越文化隔阂和情感隔阂中的魅力。语言既是文化桥梁,也是文化符号。由于具备双语能力,“洋网红”能够将原为壁垒的语言文字符号变为沟通桥梁与吸引力来源。

        第二类是易被感知、极具吸引力又极具特异性的美食符号。在关于西安街头小吃的视频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在视频下方留言“爱上了中国食物”“我的梦想就是去中国吃美食”。虽然受众身处各地,但相似的美食体验将大家联结,共同丰富了中国故事的内涵。在美食符号的语境下,文化差异成为人们交流和沟通的由头,受众在这个过程中看见他者、理解他者甚或反思自我。

        第三类是现代化符号,主要体现在与科技和城市发展相关的视频里。当国外一般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熊猫、长城、中医、算盘等传统符号时,“洋网红”本身作为异域文化受众的一员,却把华为、手机支付、城市建设等内容引入视频,并改变着受众的原有认知。这表明,“洋网红”的视频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受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更新他们对中国的认知。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4年第2期 赵永华 廖婧 窦书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