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都水监郭守敬,引白浮泉水汇集到积水潭,解决了漕运货物直通京城的运输问题,使什刹海一带商贸繁华。白天客船穿梭,晚上夜色撩人,酒楼商铺幌子林立,当年京酒以半碗起卖,有能饮半坛的酒仙。到了明代,吴仲主持重修通惠河,卸货码头从积水潭移到东便门附近的大通桥。晨曦微明,近在咫尺的崇文门城外,早已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客商,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此等候。钟楼报时,城门洞开,众客商皆在此交税。明清两代,崇文门税关在京城财政收支上占据重要角色,被列为全国八大税关之首。
随着岁月的流逝,崇文门已经消失,在档案中,却留存有“古代天下第一税关”——崇文门税关的记忆。
崇文门,元代称为文明门,据《钦定日下旧闻考》四十五引《析津志》,因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又称“哈德门”或谐音“海岱门”。据明《英宗实录》,明正统四年(1439年),修造京师内城九门城楼,城壕、桥闸完工。过去的十一门改为九门,文明门改崇文门。北京的九座城门各有用途,其中崇文门又称为税门和酒门。
清代北京城中属于户部管理的关税机构主要有三个:崇文门、左翼和右翼。左、右翼由崇文门税关管辖,负责征收牲畜税与房产税,崇文门主要征收进城的商货税。各关征税、税课包括盈余银两部分,其中盈余银两溢额给予奖励,盈余不足则有各有关监督赔补缺额、罚俸降级等处罚方式。
史玄在《旧京遗事》所记:“京师九门,皆有税课,而统于崇文一司,原额岁九万余两,今加至十万余两,例加也。”因崇文门为京师收税总机关而位置显赫,财权在握,在这里“当差”的,与张家口的税务监督和宝泉、宝源钱局监督一样,被视为“京师十大美差”之一。有人戏称“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管崇文门”。
清代,崇文门税关主要征收货物税和进城税。自顺治年间起征,康熙年间分成食物、衣物、用物、货物四类进行征税。户部则例记载了15类货物如釉缎类、布匹类、皮张类等。
酒税又是自何时起征呢?其实,自元大都时起就已经开征,明代相沿未变。到了清初禁酒,禁令取消之初未征酒税,后来也开始征税。比如嘉庆年间,崇文门税课烧酒每10斤税银一分八厘,南酒每小坛税银一分九厘。酒车绕道,匿报税银,要加倍处罚。运送美酒佳酿的酒车,络绎不绝地从崇文门经过,崇文门因此也被称为“酒门”。
崇文门税关管辖下的左翼,负责牲畜税征收;右翼负责房产税征收。1916年6月18日,距离崇文门税关不远的苏州胡同内,就发生了东洪顺牛奶商偷漏税事件。
按照当年《修正京师牲畜税简章》规定,凡马驴骡驼羊等牲畜由口外贩入,均应缴纳牲畜锐。档案中记载,崇文门税关左翼委员李鑫和赵国祥,在巡查到苏州胡同时发现,东洪顺牛奶房、长盛永牛奶房、德泰永牛奶、德春永等四家牛奶房的牛只数量与票据不相符,东洪顺年牛奶房底册有大小牛49头,现只有大小牛28头,短大小牛21头。未上大票的大小牛有17头,前后共少牛38头。长盛永牛奶房短牛5头,漏大票;德泰永短牛6头,德泰永短牛7头……
经传唤到崇文门税局,东洪顺牛奶房的李掌柜称牛大票丢失,从未屠宰过牛羊。其各家掌柜也以牛病死,已经出卖、大票丢失等理由,不承认屠宰过牛。左翼税务公署委员李鑫报告说:“事关国库正供,若任意偷漏,国课何由起色?”左右翼税务总监命:“按法惩办以重税款而儆刁顽。”四家牛奶商,最终被课以重罚一倍,其中东洪顺罚金最多,正税38元,罚金38元,共罚款76元。
1928年6月28日,北京改为北平,设为特别市。档案记载,7月6日,北平总商会召开特别大会,推举代表一人,代表市民赴南京请愿,要求取消崇文门税关。
市民要求取消崇文门税关的愿望,两年多后得以实现。1930年10月,南京政府财政部电令:“永远废止五外常关”(通商口岸五十里内归海关管理者为“五内常关”,五十里外不归海关管理者为“五外常关”)。电令下达后,包括北平税务监督公署在内的全国内地税关,一律同时撤销。至此,从永乐初年开始,历经500余年的崇文门税关走向终结。
(《北京晚报》10.17 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