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喜剧大师卓别林和上海的渊源,最乐为人道的莫过于他与中国京剧的邂逅。而这样的邂逅,也见证了他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交谊。两位艺术大师初次相见于1930年,地点在美国洛杉矶。六年后的1936年,卓别林到访上海,他俩再次相逢。
无论艺术还是精神世界,他俩有很多共同之处。
初次见面
1930年年初起,梅兰芳率领梅剧团先后在美国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和檀香山六座城市进行访问演出,历时半年之久,取得很大成功。洛杉矶是梅剧团访美演出的第四站。
这年5月,梅兰芳率团从旧金山抵达电影名城洛杉矶的当晚,应剧场经理的邀请出席当晚的盛大酒会,这里也是美国电影界和艺术界大咖的聚会。那天晚上,当身穿蓝袍黑马褂的梅兰芳一出现在酒会上,现场音乐立即停下,大家都对梅兰芳行注目礼。少顷,广播里传来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欢迎东方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光临。欢迎词刚结束,全场即响起一阵掌声,乐台上欢迎的曲子也随之响起。
此时,只见剧场经理微笑着迎向梅兰芳。两人握手时,剧场经理告诉梅兰芳:“今天不少一流的电影明星、编剧、导演都来到了现场,回头我一一介绍他们与您见面。”
梅兰芳后来回忆道:“我们刚坐下,一位穿着深色服装、身材不胖不瘦、修短合度、神采奕奕的壮年人走了过来,我看了似曾相识,正在追忆中,经理站起来向我介绍说:‘这就是卓别林先生。’又对他说:‘这是梅兰芳先生。’我和卓别林紧紧拉着手,他头一句话说:‘我早就听到你的名字,今日可称幸会。啊!想不到你这么年轻。’我说:‘十几年前我就在银幕上看见你,你的手杖、礼帽、大皮鞋、小胡子真有意思,刚才看见你,我简直认不出来,因为你的翩翩风度,和银幕上幽默滑稽的样子,判若两人了。’他说:‘我还没有看过你的戏,但明天就可以从舞台上看到最能代表中国戏剧、享有世界声誉的天才演员的演出了。’”
酒会结束后,梅兰芳和卓别林同框合影。这就是两位世界艺术大师的初次见面。那年梅兰芳三十六岁,卓别林四十一岁。
六年后的重逢
法国著名电影批评家乔治·萨杜尔著《卓别林的一生》列出的卓别林生平和电影作品年表中,在1936年2月5日这条下面有如下记载:《摩登时代》(在伦敦)首次上映;(卓别林)与宝莲·高黛旅行至远东。这里的远东即指横滨、上海、香港、新加坡、爪哇和巴厘岛等地,卓别林偕宝莲·高黛此行的重要一站便是上海,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宝莲·高黛的母亲。
卓别林到上海是这年3月。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到上海便热情迎接他的,除了兴奋的拥趸外,就数上海文艺界人士。“电影皇后”胡蝶也在那天与卓别林同框留影。而陪同卓别林在上海进行短暂活动的,便是和卓别林暌违六载的老朋友梅兰芳。两位艺术大师一别六年,上海可谓久别重逢。当天晚上,在国际饭店招待卓别林的宴席上,卓别林看着梅兰芳,不无幽默地微笑道:“记得六年前我们在洛杉矶初次相见时,大家的头发都是黑的,而今我的头发都已白了大半,而您却还没有一根白发,这太不公平了。”
卓别林话音刚落,梅兰芳马上说:“您比我辛苦,您每部影片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还自己亲手制作,太费脑筋了,我希望您保重身体。”宴席中,梅兰芳还特地为卓别林点了道美味的香酥鸭,果然让喜好这口的卓别林赞不绝口。
对丑角格外钟情
梅兰芳陪同卓别林一行来到新光大戏院,恰好赶上《法门寺》中“赶路”一场戏即将开演。卓别林一行入座后,台下瞬间寂静无声,观众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舞台上马连良扮演的那位郿邬县知县赵廉演唱的大段西皮:“郿邬县在马上心神不定……”梅兰芳发现卓别林观赏京剧的神情很专注,不仅细听唱腔和胡琴的过门,还用右手在自己膝上轻轻打着节拍。不仅如此,趁演出间隙卓别林还深有感触地和梅兰芳交流说,中西音乐歌唱虽然各有风格,但他始终相信,演员把各种情绪表现出来的那种力量却是一样的。
卓别林对戏中的丑角贾桂尤其感兴趣,并说很想亲自扮演一下贾桂,然后再和马连良先生单独合个影。这似乎正应了那句话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卓别林对中国国粹京剧的真切领会肯定有局限,但艺术是相通的,贾桂作为剧中丑角,就其舞台形象的审美意义论,和卓别林在电影中扮演的夏尔洛这个喜剧(其实喜中含悲)角色,堪称有异曲同工之处。就像卓别林饰演的夏尔洛并不好演一样,《法门寺》中的丑角贾桂看似简单,但真要演好这个角色却绝非易事。关于饰演贾桂一角,萧长华曾深有体会地说:“丑角演员第一步必须要在念功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台上才能借自己的声音、语调来揭示角色的思想,把剧本的内容恰恰切切、活活脱脱地表达无余,使台下(观众)听得明白,觉出滋味,越听越爱听,从中有所得。”
卓别林对《法门寺》中丑角贾桂“格外钟情”,且想亲自扮演一下贾桂,很大可能就是想利用贾桂这个人物的“他山之石”,来“攻(借鉴)”他饰演的喜剧人物夏尔洛这块“玉”。卓别林在自己的银幕形象设计上,单是胡须的式样就试过好几种,还时常换帽子和鞋子,包括试用后来成为他演出标配的那根小手杖。他说直到过了相当时日以后,“我终于想到我常见的那些普通英国人,他们留着小黑须,拿着竹手杖,穿着合身的上衣。我决定把他们当作模仿的对象”。此后在造型上经过一番精心设计,人们早已熟悉的卓别林全身充满喜剧色彩的服装、面妆、小胡子、小手杖、大皮靴,以及走起路来像鸭子一样的步姿,就卓然出现了。因为他那时演的多是无声片,所以更注意夸张的肢体语言。明白这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卓别林对京剧中的丑角贾桂“格外钟情”了。梅兰芳很钦佩卓别林在表演中透露的那种冷隽和幽默,“他在银幕上几乎看不见有欢乐大笑的镜头,至多是讽刺性的冷笑,或者是痛苦的微笑。他的内心活动是深藏不露,不容易让你看透。”
由于卓别林在上海仅过一宿,第二天一早就要乘船离开,所以活动安排很紧,不可能有时间让他定心化妆,所以他想扮演贾桂的愿望未能如愿,留下了遗憾。不过,马连良和卓别林拍了不少照片,他们一直珍藏着,其中就有一张马连良和卓别林两人面对面拱手作揖的留影。
对于这次在上海与卓别林重逢,并陪同他观看中国京戏,梅兰芳曾深有感触地说:“第二天一早,卓别林乘原轮继续东游。他这次路过上海,虽然只有一天耽搁,但却参加了好几个欢迎会,见到许多文艺界的人士,并且看了京戏。”
(《解放日报》9.14 陆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