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遇到挫折时,很容易把责任都归咎于原生家庭,认为自己是不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不可否认,原生家庭不和谐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但青少年也不能抱有“受害者”思维,要试着从“受害者”思维转化为“幸存者”思维。
降低对父母的期待值 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父母的理解、共情和积极引导上,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自我反省和努力。
避免犯父母同样的错 很多原生家庭氛围不良的孩子,虽然长大后在性格或人格上有一定缺陷,但却会非常有意识地避免对自己孩子采取父母当年的教育方式。只是不要因为受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而走向反面,变成了一种“执念”以及强迫型行为。
不要把精力都放在抱怨上 虽然有时候我们确实会难以自控地回忆痛苦,但如果总是不断回想和抱怨,所带来的心理伤害就会一直被放大。当然,也不要“躺平”式地接受现状,而要将对原生家庭的不如意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不要总想着去改变父母 在自己没强大起来前,即使说的话是对的,父母也不当回事;等自己变得强大后,父母才有可能把话听进去,并在实际行动中去改变。即使父母到那时还没有做出改变,但我们变得强大了,就可以选择用什么方式与他们相处,也不再会被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所困扰。
(《家庭医生报》10.2 何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