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长,对折,再拉长,再对折……随着技法高超的师傅两手之间优美的弧线不断跳动变换,面条的总长度也在以几何级数递增:1米、2米、4米、8米、16米……一块臃肿的面团逐渐变为数千根面条,变成让你垂涎的一碗碗拉面。
手工拉面吃起来有特殊的劲道,那么这其中原因何在?其实拉面原理可以从尼龙丝的抽丝过程得到灵感,拉面可以提高面条的劲道,尼龙抽丝可以提升韧性,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面团是由无数蛋白质和淀粉的分子组成的,它们都是所谓的“大分子”,之所以“大”,因为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单元连接成一个个长长的链,我们得了解这些链状构造,以及一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氢键。
在拉面之前,面粉中的无数链状分子在三维空间是任意纠缠的,就像几天没经过梳理的长发。拉面之后,这些分子会在一维空间,也就是沿一条条被梳理整齐的线排列起来。如果把这些大分子比喻为鱼群,原先的面团就像是鱼在池塘中挤在一起,每条鱼各自在不同的方向上混乱分布;拉面以后,这些鱼被赶进一根根长长的、窄窄的水管,鱼会怎么做?它们会顺着水管的方向头尾相接,整齐排列。
鱼和鱼之间不会挨着,但是大分子不一样,它们有强烈的亲和作用,就如同我们拔河用的结实的绳子。在拉面过程中,这种亲和力会重新组合,从而配合分子的排列方向。最后,不但分子排列有规则,分子间的氢键也变得按一定方向排列了。这样的氢键会阻止分子间的相对滑动,从而给面条带来劲道,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尼龙纤维的韧性上。
面粉中还有一种蛋白,它的分子链借助分子“内部”形成的氢键维持了类似弹簧秤的构造,在受外力时,氢键会遭到破坏,链会被拉长,而外力消除后,它可以回复原形。可以想象,这些分子在管道内排列起来,会更有利于面条的劲道。
机器拉面没有这种“鱼被赶到水管”中的过程,里面的大分子仍旧同面团中的一样散乱,排列没有方向性。此外,还有个不同,就是大分子的链的长短也不同。机器面条是把分子排列方向较差的面团“切丝”成为面条的,所以很多大分子被无情地切断了,结果平均下来,分子链就很短了。
(大科技微信公众号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