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之初义看“德”之美
党圣元、刘伟在2023年第3期《中原文化研究》上说,关于“德”之初义研究,学界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从这些成果中可以概括出“德”之美的三个层面:其一,生生之“德”。“德”的诞生是古人对生命意识自觉维护的结果,生生构成了“德”的基本属性。其二,伦理之“德”。氏族社会的血亲伦理是“德”的来源和作用对象,但“德”在后世的发展也逐渐突破了这种血缘限制。其三,制度之“德”。“德”最初的表现形态为君主的外在行为,这体现出了“德”的外化属性,使得“德”可以与规则仪式制度等合流,使其接受“德”的规范。
“三言二拍”的宋史书写与文学想象
梅东伟在2023年第4期《南都学坛》上说,“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和适意生活,“小世界”未必契合正史叙述,却不违历史逻辑,并在“情理”维度丰富了“大历史”。“三言二拍”借“小世界”展开的宋史书写既有对市民趣味的迎合,也有文人趣味的表达,折射出明人对宋史的多元认知和历史观,尤其小说家对“靖康之变”的诸多关注,折射着明人的危机认识与社会焦虑以及对宋代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