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上,52岁的新生廖中扬与自己的学生一同上了“开学第一课”。廖中扬是北京一所知名民办学校的校长,今年他与8名学生一同考入北大,廖校长成为哲学系博士新生,8名学生是本科新生,师生变为同窗,携手开启人生新阶段。
心若有梦,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52岁的廖中扬以实际行动做出了生动诠释。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火出圈的“高龄”大学生并非个例:49岁的宿管阿姨原梦园考上广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51岁女子张计玲二战高考被山西工商学院录取;52岁的维修店老板杨小勇自学一年考上贵州民族大学……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年轻人发奋学习固然如朝阳一样光芒万丈,但基于“现实”,很多人求学的目的性很强。而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就立马觉得“彻底解放”了,从此无心学习,沉湎于各种“事务”之中。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廖中扬们给世人展现了另一种学习的状态,提醒我们不要片面理解读书之用。作为民办学校校长的廖中扬,选择成为北大哲学系的一名全日制博士生,这对他毕业后的工作和事业应该不会有太多直接的助力。但是,这种没有“压力”的求学,结合丰富的人生历练,完全可能让他畅游在哲学的王国里,不断享受获得新知、增进智慧和提升对人生意义认知的喜悦。这样的终身学习,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怎能不令人心向往之?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倡导终身学习,当然并非要求每个人都成为“高龄”大学生到知名学府深造。网络时代,只要有心向学,完全可以不拘形式随时随地学习,关键要有一股不懈追求、永不言弃的精气神。
(《北京青年报》9.12 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