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抬头见蓝……近期火热的文旅市场中,一些并不知名的县城、乡镇、村寨成为旅游首选地。而乡村游火热的背后,不少运营者却反映总体收入不尽如人意,“景区里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并没有实现很好的营收。”一家乡镇田园旅游综合体负责人说,算账才知道,人均消费不到10元,与预期存在明显差距。而在一些乡村游景区,游客们往往就是“转一圈”“看两眼”,愿意留下来消费的较少。
旅游业是不冒烟的工厂。不少地方正致力于将乡村的生态优势、环境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发展旅游为乡村增收。但让一些运营者头疼的是,聚起了人气,却很难招来财气。
对口人才缺乏、运营能力滞后、设施管理不足等是造成乡村旅游市场“发育走形”的主要原因。
基层干部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充满热情,但点子不多,只能在网上看例子、学样子——露天游泳池、观光长廊、野外星空房……最终陷入“百村一面”的窠臼。同时,服务运营不规范、配套设施不足也掣肘乡村游良性发展。
现有经验表明,要实现乡村游“人财两旺”,基层政府应主动牵线搭桥,分批有序让村民走出去开眼界,接受专业培训,“村民学会专业技能后,才有可能转型为乡村旅游产业工人,打造一支可持续的本土专业运营队伍”。
(《半月谈》2023年第15期 姜伟超 马莎 王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