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9月09日 星期六

    老年人失眠不容忽视

    《 文摘报 》( 2023年09月09日   04 版)

      失眠通常会导致患者白天疲劳、困倦、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人际或社会功能受损等,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老年人睡眠模式一般会有改变,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中多次醒来、夜里梦多、早醒、白天感觉困倦、疲劳,这些表现会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明显。

      老年人失眠问题很常见,原因包括生理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个性特征等。

      生理疾病 失眠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骨关节病等慢性疾病的常见症状,甚至是首发症状。

      精神心理因素 老年人常有抑郁、焦虑、躯体形式障碍和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问题,并伴有失眠症状。很多事情会引起老年人不安、烦恼、紧张等,表现为难以入睡、脑子里反复想同一件事,以致辗转反侧或醒后难以入睡。

      环境因素 周围环境吵闹,不良的睡眠习惯如睡前饮水过多、进行剧烈运动等,也可引起失眠。

      个性特征 有些老年人对失眠过分担心,越紧张担心,夜晚越不能入睡;还有些老年人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白天没精神、疲惫,夜晚不睡,甚至兴奋吵闹。

      基于以上多种因素,老年人治疗失眠时也应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失眠,消除对失眠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帮助老年人学会放松,采用认知治疗和放松训练,纠正其错误认知和导致失眠的不适当行为。

      其次,可适当用药解决睡眠问题。需注意,任何药物均有不良反应,不少催眠药物长期使用还会成瘾,但也不要过度担心。用药需遵医嘱,权衡利弊、综合考虑,与用药不良反应相比,长期失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此外,老年人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应注意药物蓄积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肝肾功能异常的老年人,要减少药物用量,密切监控药物不良反应。若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应及时给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朱光)

      (《上海大众卫生报》8.1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