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9月09日 星期六

    别让囤积症剥夺了幸福感

    《 文摘报 》( 2023年09月09日   04 版)

      日常门诊中,经常会有前来咨询的患者,他们囤积的物品听起来千奇百怪:抽屉里囤一堆购物袋,角落里堆着快递盒,衣柜里塞满了不穿的衣服,储藏间里摆着成箱的卫生纸……然而,囤积的东西在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其占据的空间也会给他们带来困扰,剥夺他们生活中的幸福感。

      其实,囤积行为每个人都有,真正需要干预的囤积症患者并不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囤积症?可以参考以下几条:1.没有躯体和脑部疾病;2.不管物品有没有价值,丢弃的时候总是感到很困难,很痛苦;3.困难和痛苦往往源自强烈的囤积欲望和存储困难之间的矛盾冲突;4.由于囤积量过大,使生活或工作场所变得凌乱;5.囤积的物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6.以上行为引发明显的焦虑情绪,并导致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如果符合以上情况,就有可能是患了囤积症,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

      造成囤积症的原因很多,比如家庭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经历,虚荣心,从众心理等。患者可能有犹豫不决、完美主义、选择困难的性格特点,他们通过囤积大量东西,从中获取心理慰藉和安全感。同时,他们通过保存物品来减少决定是否丢弃物品的焦虑,久而久之,这种情绪的缓解与节省、获取行为的链接导致囤积症状逐渐加重。如果不加干预,囤积症的病程会呈慢性、进行性加重。

      改变囤积的习惯可能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场景中不断提醒自己,慢慢养成正确的持物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买东西时学会筛选,有选择、理性地购买,不为冲动买单。买东西时要多想想,是不是马上就要用,可以用多久,尽量减少物品闲置的可能。摆脱对物品的执念,定期清理无用的物品。用过而现在不用的东西,对自身而言价值不大,可以送给有需要的人。

      (《健康报》8.2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