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校园自身条件所限,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小学校体育课多以传统运动项目教学为主。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
在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强特色发展,探索开设更丰富的体育课。高尔夫球、轮滑、攀岩……这些偏小众的新兴项目,如今也现身中小学,为校园体育注入别样活力。如在深圳几所公立学校,高尔夫球课就被纳入了校本课程。没有场地,学校就将教学楼顶的天台改造成了小型的高尔夫练习场。
在一些人看来,高尔夫运动是不接地气的“贵族”运动,不是普通人所能玩得起的。因此,在中小学设立高尔夫课程,引发了一些家长的担忧,怕会耽误了孩子学业,甚至培养孩子爱慕虚荣、骄奢淫逸的坏习气。
这种观念是对高尔夫运动的误解,高尔夫能够强身健体,锻炼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等,如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不应给其贴上负面标签。高尔夫运动已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进入中国也有30多年,但并没能得到长足发展,重视高尔夫运动,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高尔夫课程,国内高尔夫运动的“丁俊晖”、“姚明”也才可能由此产生。
高尔夫球课不仅是教打球那么简单,高尔夫运动的起源、高尔夫文化与礼仪也是必修课。让学生们掌握此类球场礼仪,对于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对手,都有积极作用。
(《北京青年报》6.9 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