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青龙峡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大峡谷镇的一个知名景区。山上的后脑村虽与美景只有“一步之遥”,但因缺少一条旅游步道,把游客、把村庄发展机会都挡在了外面。村民牛何松从绝壁修路的“孤勇者”到“领头羊”,700多个日夜修成了3千多米长的“天路”。这条“致富路”修通了,青龙峡的年轻人陆续返回老家创业,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发展,土特产也有了销路……
浓荫蔽日的青龙峡山间,4个汉子吃力地扛起巨石,踉跄着抬到半山的土坡上。石堆远处,另外4个汉子正俯着身子铺路,大石拼路、小石填缝,“嗒嗒嗒”的锤声在山谷回荡。不规则的石块拼出一节1米多宽齐整的石阶,一点点向山上延伸……这是牛何松和乡亲在太行山修的第三条步行栈道。
45岁的牛何松,1995年就离家外出闯荡。曾是山西一家报社记者的他,每次下乡采访,看到其他村庄的新面貌,总有一份“乡愁”牵动着他。2013年,当地政府在青龙峡村修通一条2.5米宽的山间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然而坡陡弯急路长,自驾来的游客只能望而却步。想要吸引游客走进村子,还得修一条从青龙潭瀑布景观到村里的步行栈道。“一定要打开村子旅游发展的大门。”牛何松决定,辞职回乡修路。
然而,太行山壁立万仞,山谷纵横,后脑村宛如躺在一个“摇篮”里,村民们觉得在这么陡峭的山上修路是不可能的。牛何松倔劲上来,一个人扛起一面写有“立下愚公移山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旗帜来到荒坡。经实地勘测,这条旅游步道也就400多米。他用镰刀开出来一块地,把红旗竖起来,一个人开始凿石头、割草、铲路……“孤勇者”修路的事情很快在村里传开。“人家把工作都辞了帮我们修路,怎能不信他呢?”76岁的李新梅背着铁锹上了山。慢慢地,加入修路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变成了十几个。
因为山路陡峭,许多地方无法直立行走,大家只能一点点往前挪,经常被荆棘划破手,被虫子咬伤脸……开山修路这些年,多少人摔倒过,多少人受伤过,多少人出过事,一幕幕生死考验,牛何松历历在目。他曾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愚公路”的空地上立着一块半人高的大石头,这块大石头是在牛何松埋头修路时,山上滚来的一块巨石,“不是旁边村民把我推开,我非死必残。”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牛何松仍觉得后怕。
这条“愚公路”蜿蜒向上,如苍龙般一头扎进青龙潭瀑布,另一头通向山上的村庄。老街、旧宅、古树、石墙……这座保留着完整明清时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处处弥漫着岁月的烟尘。这个沉睡的村落,如今正被悄然唤醒。“愚公路”通了,从青龙潭瀑布通往后脑村的“铁锁”被打开了。
修好了“愚公路”,牛何松并没有回城的打算。“后脑村有了变化,可这青龙峡沟里还有大大小小26个自然村呢!”牛何松心想,能不能再修一条长点的路,把更多的村子连起来。有了修“愚公路”的经验,牛何松带着十几个村民历时一年半,修通了一条3千米长的步行栈道,打通了自然村与自然村、景点与景点、景点到自然村的旅游通道,乡亲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何松路”。这条路把亟待开发的马总兵寨、青龙洞、青龙石窟、龙王庙等多处旅游景观连接起来,形成了旅游山路网,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
夕阳余晖下,苍凝深邃的太行山深处,躬身修路的汉子们被勾勒成一幅黑白剪影。这些大山的子孙们,在绝壁上凿出一条条出山“天路”,让村民们走了出去,也让外面的人走了进来。
(《新华每日电讯》5.5 张磊 詹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