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3月25日 星期六

    为何父亲总跟背影联系在一起

    《 文摘报 》( 2023年03月25日   02 版)

        近些年,“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问题受到很多关注,“爸爸回家”成为社会的强烈呼声。

        世界文化比较学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西文化对“父性”的理解,都共同指向“背影”。西方有一则名言:“孩子是和母亲面对面成长的,而对于父亲,只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在中国,大家都很熟悉朱自清描写父亲的散文《背影》。为什么对“父性”的理解都指向“背影”呢?我想这是一个象征,一个包含多种寓意的隐喻。“背影”者,总是背对着自己,而且是渐行渐远的,这表示:父亲经常要出发,经常行迹匆匆;父亲要去远方,要背井离乡;父亲的前程带有许多不确定性;父亲的“背”上,是沉甸甸的,承载着全家的希望和期待,要去拓展越来越大的空间;父亲要做的事情,对于看着父亲渐渐远去的孩子们来说,带有几分朦胧感,几分神秘感;对于父亲和他的使命,需要用更多的想象力去理解。

        “父性教育”是一种浑厚、丰富而深远的人性教育。一般来讲,父亲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性教育是逊色的。父性教育是“脊柱的教育”,它意味着坚定、崇高、不向苦难屈服的人格;父性教育是“肩膀的教育”,它意味着要勇挑重担、责无旁贷;父性教育是“脚板的教育”,它意味着满怀信心地上路、向前、脚踏实地,追求诗和远方……

        (《北京晚报》3.4 陈建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