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10岁的康康十分沉迷于手机游戏,学习兴趣明显降低,在家也是沉默寡言,晚上还失眠,整个人闷闷不乐、撒谎……康康妈妈跟孩子谈话后,没收了手机,设立了奖惩制度等,但是康康的异常行为仍未改善。
康康与妈妈一起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说,我们通过让康康绘画的方式,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在他的画作中,有个机器人想通过打怪证明自己有能力保护世界,但却遭到了隐者、机器人或者坏人的打压。他的画作反映了他与妈妈的相处模式。”
原来,妈妈用管理企业员工的方式管教他,要求高,将他的生活学习安排得像工作日程表,不许出错。妈妈只关注到他抗拒的行为,而忽视了他的承受能力。久而久之,他关闭了与妈妈交流的窗户,只能通过画画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心的愤怒与对抗。而康康的行为问题正是个人情绪、内心冲突被压抑的表现。
通常,厌学、撒谎、沉默、过度使用手机等行为问题最容易被家长注意到。这是因为,首先,孩子的表达方式尚未成熟,只能通过“对抗”“吵闹”“沉默”“指责”“哭泣”“失眠”“厌学”“沉迷网络”“攻击”“不合群”“暴饮暴食”“坐立不安”等行为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其次,孩子的行为问题会对家长形成干扰。
这些会让家长将自己的情绪、感受、期待、想法、需求等混为一体,将自身的情绪、压力等转移到孩子身上,并用指责、妥协、忽略等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让双方的关系受到影响,问题不能真正解决。
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行为问题,更要关注孩子的行为所表达的需求(被爱、被关注、被认同、被接纳、自由、归属感、安全感和独立、价值感等)。以下一些问句可以帮助我们走近孩子的内心:
“我看到你最近……(行为),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发生这个事情你感觉怎么样呢?你是觉得很……(情绪:伤心/开心/愤怒)吗?”
“你觉得很……(情绪:伤心/开心/愤怒)是因为你想……(期待)吗?”
如果孩子沉默也要允许他沉默。创造接纳、不批判、尊重、开放的交流氛围可以帮助我们得到孩子的信任。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已经超过两周并且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羊城晚报》2.7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