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1月21日 星期六

    “摒弃春节意识”背后是唯分数论

    《 文摘报 》( 2023年01月21日   02 版)

        近日,河北张家口某中学在高一年级的寒假通知书中,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引发网友质疑。学校回应称,假期安排有关表述用词不当、表达不精准,引起部分网民误解,已就此事向家长解释说明,并对相关老师进行了批评教育。

        通读通知书可以发现,让学生们忘掉假期、忘掉春节,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专心学习、埋头苦读。倡导假期不忘学习没问题,但因为学习就摒弃春节意识,让盼年孩子在心里“去掉”年,就不是个小问题了。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这所中学的寒假通知,无疑在消解传统节日的意义,不是“用词不当”,而是“观念不当”。

        尤其是兔年春节,许多家庭将迎来三年来首次团聚,举家欢庆、辞旧迎新的愿望格外强烈。这正是传统文化教育、亲情教育、时事教育的好时机,“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是挥之不去的唯分数论观念在作祟,更体现出功利近视的教育观和僵硬狭隘的教育格局。其实,“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十几年前就有中学念过这样的“劝学经”,现在还鼓吹这种不合时宜的陈词滥调,足见教育理念转变之难。

        “把假期还给孩子”不仅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吁,更是教育部门的明文要求。假期,是孩子们放松身心、发展兴趣、了解社会的时段。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这个寒假正是难得的缓冲期,学校与家长应该通力合作,为青少年补上心理复健这一课。学校此时强调让假期变“学期”,有可能破坏未来的教学生态、教育节奏,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

        寒假已至,春节将至。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段时间,科学合理安排好学习,同时更好地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校方和老师,则应该沉下心来,来一次教育观念上的“辞旧迎新”。

        (《北京晚报》1.10 侯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