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1月04日 星期三

    数十万亿财政资金怎么投

    《 文摘报 》( 2023年01月04日   01 版)

        截至2022年10月,中国财政支出已突破20万亿元,这笔巨额资金的使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福祉,因而也备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大财税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重点加大对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有序增加社会民生领域资金投入。

        这意味着,财政资金除了是保障内需、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之外,也对社会经济起到托底作用。近一段时间,不少地方把发消费券作为一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认为,“内需首先是经济发展问题,财政政策在扩内需方面可作为的地方非常多,比如支持经济尽快回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定经济运行的基本环境,为扩内需打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基础”。

        从长期来看,财政最重要的作用是托底,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的基本保障。只有加快促进经济运行回到正常轨道,才能从根本上增加收入、稳定预期,促进消费。值得注意的是,“纲要”也特别提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概念,而公共服务包括社保、医疗、教育、养老等诸多方面。短期内,要提高就业率与城乡居民收入,个税可以进一步增加子女教育、房贷、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额度,转移性支出要精准投入到低收入家庭。长期上要恢复消费信心,推动教育、养老、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与优质化,才能促进消费升级。

        (《时代周报》2022.12.23 陈熊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