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1125年生于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一个士大夫家庭。正是这一年,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金国灭亡辽国后,乘势挥师南下,入侵北宋。陆游既出生于国破之时,又出身于极有爱国思想的官宦世家,深切感受到了离乱之苦和亡国之痛,兼之父祖皆为主战派人士,平生志行,对陆游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陆游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中年以前,陆游习“诗”为常,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但欲工藻绘”,其诗相对浅近直白。但目睹金人的铁蹄踏破山河,中原沦陷,老百姓处于外族蹂躏的痛苦之中,他悲从中来,故多有忧国忧民、盼望恢复之作。如《夜读兵书》:“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表达的是一种要学好本领为国家民族雪耻的志向。
陆游坎坷一生,壮志难酬,但无论在哪一年龄阶段,北伐中原、恢复故土始终是他口中笔头壮怀激烈的主旋律,最突出、最集中、最坚定的诉求,他用大量“从戎”“拥马横戈”“慷慨欲忘身”“手枭逆贼清旧京”“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之语,彰显投身战场,亲身救国、卫国、完成九州统一大业的决心。
陆游不仅诗中彰显,更身体力行。1169年冬,陆游入川陕,一待就是九年,漫长岁月里,陆游无时不在盼望着王师北伐,“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成了他永远解不开的心结。他等待着朝廷挥师北进的冲锋号,渴望着杀敌沙场,以身许国。
1176年春夏间,时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的陆游,接到了朝廷改任他为嘉州知州的任命,然而就在他从成都准备动身赴任之际,却又突然接到了免官的通知。
原来,任命发出后,朝中随即有人以“燕饮颓放”弹劾他,陆游因此罢现职,改为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主管,即一个并无职事、居家领俸的“祠禄官”,将他投闲置散了。
这无异于放逐。作为一个已经五十二岁,半生以北伐统一为己任的士大夫,这种放逐是对他理想信念的否定,是对他执著一生爱国热情的否定,陆游感觉奇耻大辱,忧愤难当,大病一场。
病刚有起色,他便挣扎起来,伏案赋诗《病起书怀》曰:“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在诗中发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誓言,与他最初的坚持一样,管他人言籍籍,我自以诸葛丞相为榜样,继续用微弱之声、绵薄之力贡献于抗金大业,百折不挠。
1210年,陆游去世,他那风格豪放、气魄恢宏的爱国诗篇,仍不断鼓舞着后人。
(前线理论圈微信公众号12.11 晏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