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国家植物园内为何有块“御碑”

    《 文摘报 》( 2022年10月26日   05 版)

        在国家植物园南园水生与藤本植物区荷花池东侧,竖立着一座螭首汉白玉石碑,古朴而厚重。

        国家植物园的前身为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植物园,其中香山路以北称“北园”,以南称“南园”。这座汉白玉碑位于南园,通高4.10米,其中碑高3.30米,宽1.00米,厚0.32米。碑额题篆“钦赐御书”,碑身刻有康熙皇帝五律诗一首《赋得芳气有无中》:“大儒吟咏物,正自托诗情。气质原含内,芬芳远向荣。藕花中外直,绛雪有无名。惟愿菊兰气,山林勿使轻。”

        此诗收录在《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古今体诗25首”中。由标题《赋得芳气有无中》可知,此诗为试帖诗,即古代科举考试所采用诗体,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而冠以“赋得”二字,意为引用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此诗之题“芳气有无中”之句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山馆观海棠作二首(其二)》:“春草池塘绿,忽惊花屿红。乱英深浅色,芳气有无中。”其中的“芳气”意为芳香的气味,常喻美德。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玄烨第四次南巡过高邮时,举人贾国维呈献《万寿无疆诗》《黄淮永奠赋》,很得康熙帝赏识,遂在纱船(龙船)上御试,作《河堤新柳》七律、《芳气有无中》五律两首。康熙帝“褒嘉,旋命随驾入都。特颁白金二十两,为国维养亲之费”。后又将他召入宫中,作内廷馆阁纂修。贾国维“抵京后,入值懋勤殿,早夜恪谨供职。薛遇庆贺宴赐大典,及翠华巡幸所至,召对之下作应制诗”。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得中“一甲第三人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赋得芳气有无中》为康熙帝与贾国维唱和之作。

        清代御碑因何置于国家植物园之内呢?

        此碑是20世纪50年代北京植物园建园之初在该园东南部发现的,当时处于荒岗之中,因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已严重风化,难以准确识别其碑文及具体年代,所以一直藏于园中。2007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此碑被列入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在海淀区文保部门登记为“乾隆碑”。后经仔细辨认和查证,此碑实为康熙帝御笔所题,故称“康熙御碑”。但此碑原在何处?又因何被置于郊野呢?

        有研究者认为,此碑或为西郊御园之内景致,并通过史料推断为曾竖立于畅春园莲花岩或西花园莲池畔。畅春园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是康熙皇帝在前朝李伟所建“清华园”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的,园中广植莲花。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此后废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大部分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少部分流落民间。清末民初西山脚下多坟冢,时有官僚及家业殷实人家购置旧碑立于墓冢前,此碑疑为有钱人所购得,欲磨掉旧碑文重刻新字置于墓园内,后因故未能镌刻碑文而弃于郊野。

        多年后,鉴于御碑之诗是康熙帝赏藕花而赋,故将此碑立于水生与藤本植物区荷花池旁加以重点保护,而今成为国家植物园南园中惟一一处人文古迹。

        (《北京日报》9.15 户力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