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研究生招考日趋激烈。然而,一些学生在经历“厮杀”过后,甚至面对985、211院校却选择“录而不读”。近日,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一事引发关注。有观点认为,这事实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有教育学者认为,读与不读均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不读或意味着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或更适合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教育的回报率。
事实上,研究生弃读现象已连年发生。去年,中国政法大学也曾取消38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而所有的争议都绕不过紧缺的录取名额,据估算,今年的考研人数或将突破500万人。为何连知名“211”大学也出现了弃读现象?
通常,一些学校会让学生在获得录取资格后签署意向书,也有些会后续电话联系学生确认意向。录而不读的原因有多种,如同时考上编制、出国留学等。此外,放弃调剂名额也是一种常见情况。按常规流程,放弃调剂名额需要在调剂系统上操作,系统关闭后,一般情况下就不能再补录了。因此,一些弃学的争议也与此时间节点有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录而不读”现象在本科阶段也存在,主要原因是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学生一方的知情权整体不足,完善和改进仍旧要从管理、招生的体制上着手。
(中新网 10.8 陈威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