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陆续着力推进高中生涯教育。重庆市要求各高中学校至少配备1名生涯规划教育专职教师,高中3年的生涯课程不少于4学分。在上海市市西中学,每位新生在报到时就配备了一名“生涯导师”。
新高考改革成为生涯教育的直接推动者。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指出,新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高中生也将提早面临专业方向的选择。明白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职业方向在哪里,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每一个考生的必修课。
但记者发现,当前高中学校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时,依然面临不少现实困难。一是专业师资短缺,大部分学校请心理老师或思政课老师兼上生涯教育课程。二是课程载体缺失,生涯教育课目前仍处于无纲领可依、无教材可用、无标准可参照的“三无”状态。三是课程资源匮乏,课程形式单一,往往以集体讲座形式为主,老师只能泛泛而谈,教育效果有限。
针对当前生涯教育师资短缺的现实,专业人士建议,一方面从高校的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中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或引进具有生涯教育相关研究背景的在职教师;另一方面还可聘请校外生涯教育机构讲师、优秀校友等社会热心人士,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生涯教育师资团队。
学生家长是重要的生涯教育资源之一。“各行各业学生的家长有不一样的职业经历,这对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重庆市第一中学教师张建说,学校自2015年起开设了“家长课程”,邀请建筑工程师、礼仪培训师、交通警察等不同职业的家长进校讲述职业生涯故事、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也推动了更多家长对学校生涯教育的配合和支持。
生涯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专家认为,除了在校内开展职场模拟、生涯辩论赛、生涯社团等活动,还可以采用校外研学旅行、参观游览、实践体验、志愿活动等形式,让生涯教育“活”起来。
(《半月谈》9.1 柯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