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9月24日 星期六

    记“00后”追风人

    《 文摘报 》( 2022年09月24日   05 版)

        苏镝坷

        记“00后”追风人 

        “从背后吹来的风有七级,夹杂着水汽,由暖变冷。雷声不断在耳边响起,连带着地面轻微震动……”这样的场景,“00后”追风者苏镝坷和搭档们经历上百次。2019年开始,他们追逐并记录风暴,行程超2万公里。“我知道风的形状,风是我的衣裳……”一个个风暴现场,验证着追风少年们的经验、勇气和运气。

        苏镝坷目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同时是一名气象科普博主。在学生身份的另一面,自由与追逐的呼唤,让追风少年们一次次迫近“危险”,向风暴中心驶去,与天之神迹打交道,直面大自然的“呼吸”和“脾气”。

        在他杭州的家中,几平方米的卧室被当作了“工作间”,一台电视被用作监看雷达图的显示器,房间里可以睡觉、印刷、棚拍、录音、制作视频,甚至还能电焊。而他的伙伴中,有的负责选址,对台风和强对流的形势和强度进行判断;有的进行数值预报分析,负责追风计划的路线和数据评估;有的提供无线电通联,负责领航和后援;有的担任司机、摄影师、通讯员,负责布置气象站。

        每次出发,他们都带着一台电影摄影机,一台照相机,一支运动相机,一架无人机,一部电脑,还有一个用模块搭建的小盒子——被取名为“MENMOI”的简易传感器。这个小盒子由苏镝坷“自制”而成,能捕获高达秒级的温度、湿度、风速、大气压、结露点等数据,并实时传输,更精确地反映出台风在靠近陆地过程中的强度变化,让异地追风者也能实现“云追风”。

        “风是什么?”对于苏镝坷和他的伙伴们而言,它可以是一个风暴,一朵奇妙的云,还可以是一场晚霞,一道彩虹,一次天气事件。除了台风,他们也追初雪、寒潮、洪水、沙尘暴。事实上,他们的速度比风更快。

        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东南沿海,苏镝坷有了第一次直面风暴的机会。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开车穿行在台风登陆区,直面这场“危险的美丽”。这次成功追击证明了实地追风的可行性,也带给他强烈的震撼——墨色云墙倾轧而至,如同一场空中海啸。冷风卷挟着细小雨丝呼啸驶过,空气闷热,继而温度骤降,潮湿的触感爬上皮肤……

        这种对气象的好奇与凝视,或许可以追溯到儿时仰望天空。每年夏季,大自然都会造就一系列充满个性的天象:雷暴,酷暑,台风……苏镝坷仍能回忆起幼时遇见风暴的害怕与兴奋。

        苏镝坷喜欢看雷达上的“压迫感”,而追风的过程,其实就是求知和证明的过程。2021年5月的一天,苏镝坷收到朋友发来的雷达图显示,武汉西侧有一个大红色“钩子”——这是发生龙卷风的预兆。几乎同一时刻,苏州市雷达资料也出现了龙卷风征兆。半个小时后新闻弹窗,苏镝坷立即买票直奔苏州,驱车赶往盛泽龙卷风毁坏现场。

        “在地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还以为生活已经恢复了。”苏镝坷说,“航拍飞机弄上天后,我惊呆了,画面中清晰可见绵延3公里的破坏带,能明确地看到龙卷风的路径。”这场强龙卷风破坏了整个盛泽镇的电力系统。坍塌房屋和墙体堆在路边,树木被连根拔起,甚至树皮都被剥开,“景象非常惨烈,我拍摄时整个手都忍不住在颤抖”。

        苏镝坷把数据提供给了佛山龙卷风研究所,以供对龙卷风及其受灾情况的后续研究;随身携带的小型测站记录数据也能够与国家站数据并用互补,用来完善天气事件的模拟和预警,降低灾害损失。

        “每当以身躯直面自然之力,都能消解生而为人的傲慢。”一次次追击风暴的经验,拉宽了追风者们看待世界的视角:谦卑、纯粹、与自然共生。苏镝坷和伙伴们辗转全国各地,追逐弧状云、深入台风眼、目睹枝状闪电、暴露于冰雹和雨幕……在风暴中确认自己的存在,用身体经验省察自然的变化,为抵抗灾害提供依据。同时,他们想把对于人与天地关系的探讨和背后的“风暴哲学”做成一部追风纪录片。

        (《新华每日电讯》9.15 郑梦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