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

    年轻人需要积极的网红生活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29日   07 版)

      当下,“网红”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事实上,“网红”不是今天开始有的,从互联网普及之时起,就一直有“网红”现象。而“网红”成为一种现实的职业选择,是在直播和短视频等新的社交方式出现之后,这些新的方式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平台,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些空间互动性更强,传播力更强,黏着力更强,给了想成为“网红”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从总体上看,现在的“网红”群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在传播积极内容,包括非遗传承的展现、传统戏曲的传播,还有各方面知识的科普,这些都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也是年轻人积极面对生活的表现。比如因疫情失业的越剧演员陈誉通过抖音直播唱戏,靠网友打赏支持开启了新事业;河南民间剧团“麦田乡音”依靠直播间收入,养活了整个戏班。至于唱、跳、喜剧等表演和直播带货的主播,只要其内容不消极,表现相对健康,对于观众来说也是减压放松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一部分“网红”的网络活动中确实存在低级无聊庸俗的表现,传播了消极内容。做“网红”门槛较低,而收益颇丰,因此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形成激烈竞争。一些人在这样的竞争中难以把握自己,为了流量丧失积极正面的追求,为吸引眼球失去对内容基本的把控力,而且他们获取的部分收益也没有依法合理纳税,最后导致了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新兴的“网红”职业,社会层面的职业监管和“网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都不可缺少。一方面社会要加强监管和教育,对于违法乱纪和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相关部门应给予严厉处罚。平台和相关的利益方也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另一方面,进入这个行业的“网红”也需加强自律。

      “网红”成为一种新兴职业是社会新的发展,我们需要正视其中的复杂性。

      (京报网 6.20 张颐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