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

    重建社会福利体系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29日   07 版)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进一步推低经济全球化潮流,正在改变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和全球产业链布局。无论是对中国来说,还是对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而言,这个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格局都提出三个逻辑上紧密相连的任务。其一,提高作为大国博弈基础保障的国家竞争力迫在眉睫。其二,鉴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运用多种举措扩大消费是当务之急。其三,扩大消费必须提高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这都表明社会福利体系的重建,正在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一个制高点。

      相应的,中国的发展也将面临崭新的挑战。应对挑战必须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同时,一方面,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国家显示性竞争力,在国际经贸体系中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再分配等途径构建中国特色福利国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和打破经济增长制约的关键之举,也是增强中国国家基础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对中国来说,仍然要遵循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着眼于达到社会福利水平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短期管用和长期可持续性相平衡的程度。

      首先,社会福利的竞赛标志着再分配力度的显著增大,但并不意味着仅仅围绕分配进行零和博弈。加快福利国家建设,既符合一般规律的要求,也因应中国面临的特殊挑战。克服人口因素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进而制约经济增长的效应,对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高提出了紧迫需求。

      其次,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可以确保经济在合理速度区间增长,创造真金白银的改革红利。分好蛋糕是做大蛋糕的必要前提,通过福利国家建设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可以打破经济增长的需求制约,实现合理增长速度进而达到扩大GDP总量的效果。

      再次,通过顶层设计可以以制度安排的方式保障社会福利支出可持续,保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统一。中国特色福利国家建设,应该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下,着眼于形成一个能够使资源和财政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的社会福利支出恒等式。

      最后,福利国家建设并不限于再分配领域的政策举措,在初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领域也可以大有作为。福利国家建设是全社会的财务和道义责任,并不应该成为国家独自承担的财政负担。

      (《北京日报》6.20 蔡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