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找工作的毕业生们陆续进入了面试时间。
由于疫情反弹,很多企业把面试改到了线上。但几人一间的大学宿舍远谈不上面试的理想环境,室友打扰、网络卡顿,甚至环境杂乱等,都一定程度影响着线上面试的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行动起来。据媒体报道,中南大学为同学们准备了专属的“网络面试间”,配有专业的面试三脚架和补光灯以及通畅的独立网络;广西师范大学提供的“网络面试间”,空调、摄像头、电子时钟、无线网、手机支架、补光灯、黑色签字笔、A4纸等一应俱全。武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也发文称,为毕业生专门准备的面试间已经上线,可预约使用。
“网络面试间”虽小,对毕业生的意义却非同一般。设施配备齐全、整洁、安静的网络面试环境,不仅有利于双方交流,也能给求职者增加不少印象分,同时避免了疫情防控风险。
当然,具体到“网络面试间”如何管理,供给量如何,也需要高校在实践中加以摸索、完善。无论如何,“网络面试间”的出现具有某种信号意义——高校促就业的努力,已经延伸到细节了。面试是整个求职链条的一个环节,面试需求也只是一个细分需求。即便如此,高校依然匀出资源、考虑周全,连三脚架、补光灯等辅助设备都想到了。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就业服务姿态:帮助毕业生找工作,就得不遗余力。
正如人们常说的,保障大学生就业需要“组合拳”。因此,除了在当前特殊时期设置“网络面试间”、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之外,以往一系列的就业支持举措也应持续发力。
(《新京报》3.26 柳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