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4月06日 星期三

    “双一流”建设要调布局、给空间

    《 文摘报 》( 2022年04月06日   06 版)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最大的变化是榜上新增了7所学校。这7所学校中,中部和西部各新增一所,其余5所均在东部。其中,有3所在珠三角地区,2所在长三角地区,这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两个城市群,反映出“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这同时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地理空间上更加聚集。笔者并非要对该现象提出批评,毕竟这种聚集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但笔者期待,未来如果能有更多的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对入围高校的调整,形成多个高等教育高地,从而更好地为教育强国建设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所在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密切关联的。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规模和数量。这也就为我国建立多个世界级高等教育中心和高地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放眼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最有可能,也最有基础成为新的高等教育高地。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基于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走出一条短期内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路。

        对此,笔者建议:其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地方政府应该发挥好高等教育的规划与推动者的重要作用,并和世界级的高等教育中心对标,成为一个世界级别的“科—产—教”高等教育集群。其二,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大力度地从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其三,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应该围绕自身未来产业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除了空间布局的调整,笔者还希望未来的“双一流”建设有针对性地调整某些高校个体的政策。在这方面,本轮“双一流”允许清华和北大“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便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未来,希望该政策可以覆盖更多高校。

        (作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亮)

        (《中国科学报》3.29)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