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2月16日 星期三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22年02月16日   02 版)

      掉队的小鸽子打动“全网”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掉队的小鸽子”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首先,该情节体现出的关爱与互助精神密切相关。在比赛的激烈竞争中,诸如一方宁可放弃获胜机会、也要帮对方一把的情节和故事,总会让人备受感动,因为它体现出的是超越胜负的人类高尚情感。而“掉队的小鸽子”艺术地再现了这类情感。

      其次,这样的情节设计,让人们普遍感受到了变化的艺术。整齐划一是一种美,不对称和差异化也是一种美,它可以大幅拓宽内容表达的空间,便于注入更丰富的内容。

      再有,“掉队的小鸽子”这个情节展现的自信,穿透人心。不人云亦云,不因循守旧,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和思路创新、求变,或许更能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创意。

      (《工人日报》2.8 罗志华)

      “每逢佳节被催婚”:两代人的交流困境

      “每逢佳节被催婚”说到底就是两代人之间的话语体系存在代沟。讲究感情契合程度、追求生活方式合拍度、在乎价值观一致性,让“愿意等待不愿将就”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理性选择。习惯拿“别人家的孩子”当参照物的中国式父母,源于熟人圈子的影响,不愿意子女“掉队”。 

      每逢佳节被催婚”的背后,隐伏着两代人的交流困境。部分年轻人先入为主地断定“说了也不懂”“说了也白说”,放弃将自己的生活境况、感情遭际跟父母做深入的交流。这需要一些父母也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理解体谅子女的生活现状。当双方都能够主动调试、积极沟通,“每逢佳节被催婚”才能够变成良性互动的契机。

      (《北京青年报》2.11 杨朝清)

      “冰墩墩”征服世界

      “冰墩墩”的热销,可以看作“国潮”崛起的又一个生动样本。“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认为,“国潮”不是中国元素的简单拼贴,而是要把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入设计的DNA,才能生长出真正的“国潮”。

      “不能表面化地把中国文化理解成中国元素,曾经有人说是不是要给‘冰墩墩’加上长城、华表这样的元素。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设计语言和讲故事的方式就太单一了。视觉传达是‘传而有达’,你表达了,别人没有接受不叫传达。很多所谓‘国潮’只是把中国传统元素随便贴在产品上,其实做‘国潮’要真正地读懂中国,‘向过去要未来’。”曹雪说。

      (《新华每日电讯》2.8 王浩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