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2月16日 星期三

    燕郊房价:“腰斩”中的众生相

    《 文摘报 》( 2022年02月16日   02 版)

      在过去的2021年,有关燕郊楼市的新闻数次冲上热搜,从有房主“免费”送房到断供房、法拍房激增,从房价“腰斩”甚至“膝斩”到开发商降价清盘。在房价大起大落的“魔幻”情节里,记者与几位投资客、北漂族和本地人聊了聊他们的“燕郊故事”。

      投资客:“回报率还不如余额宝”

      根据官方消息,作为北京的首条跨省地铁线,M22号线西起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东至平谷新城,串联了北京多个重点功能区。其中,河北段设有燕郊站、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高楼站和齐心庄站,全长约30公里,工程建设期为2021年至2025年。

      虽然2025年已经不那么遥远了,但投资客李杰说,这个消息并没有让他激动。“我在燕郊买的第一套房子一平方米才8000多元,后来一路飞涨,最贵的一套每平方米要3万多了。但如果现在出手的话,也就在一万二到一万五左右,还不一定卖得掉。整体算下来,我的投资收益率连余额宝都不如。”李杰自嘲说。

      虽然“十四五”期间,三河市民就能实现坐着地铁去北京的愿望了,但李杰对于燕郊包括大厂的房价回到高点并不乐观。“房子盖得实在太多了,尤其大厂那边,一个巨大的小区,晚上亮灯的没几户,要多少人才能消化掉呀。”他说。

      北漂族:“再烦心,也是自己的家”

      在燕郊房价暴跌、众多投资客挥泪甩卖的时候,北漂族于军决定结束租房生活,在燕郊安家。

      据媒体估算,每天有30万~40万睡在河北的北漂族,跨城通勤去北京上班,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凌晨四五点就起床,才能在九十点钟达到公司,每日通勤时间普遍在5~6个小时。于军说,他低估了这种跨城通勤的辛苦程度。尤其是疫情期间,进京除了堵车和晚上只能打黑车等难题,还需要隔天就去做核酸。“疫情让大家知道了,离北京再近那也是河北。”于军感叹。即便如此,于军还是觉得在燕郊买房是个明智的决定。“再烦心,这也是自己的家,也好过租房。”他说。

      目前,燕郊的购房者往往是真正有居住需求的刚需/改善,其中大部分是北京外溢的刚需/养老需求和部分本地改善需求。当投资概念不再火热,当炒房客黯然离场,“于军们”或许才是燕郊房价的决定者。

      本地人:“燕郊除了好房子,也能有好工作就好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三河人,田甜全程见证了燕郊房价的大起大落,但相比燕郊房价的暴跌,更让田甜担忧的是,燕郊的人变少了,尤其是疫情这两年。

      “房价起起落落其实挺正常的,但现在买房和租房的人都变少了,很多人都走了。”田甜说,房地产火爆那几年,很多燕郊本地的年轻人都不用去北京找工作,但现在不行了。田甜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打算去北京找工作,因为燕郊本地并没有什么好的就业机会,比较常见的就是商场、餐厅服务员之类的。“什么时候燕郊除了好房子,也能有好工作就好了。”田甜说,自己也打算去北京试试看。

      (《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期 孙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