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京地区冰雪运动活跃,冰上体育赛事颇多。冰上项目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运动会上,是1935年的华北冰上运动会。彼时的北平,榻侧已有猛虎酣睡,国人亟待唤醒,因此华北冰上运动会尽管条件艰苦,但意义非凡。在这届运动会上,除了速滑和花样滑冰,还出现了冰球比赛。冰球在冬奥会出现之前就已经被列入奥运项目,来到中国后很快进入高校,成为平津地区高校间交流频繁的体育运动。
1935年,华北冰上运动会在北平举行,媒体称之为“华北冰上运动史之第一页”。虽经过两年的筹备,但华北冰上运动会的设备与场地均为“草创”。作为赛场的中南海冰场跑道的冰面多有凹凸不平之处,冰球场周围竖立的木板参差不齐,殊不雅观,整个会场布置虽具雏形,但多因陋就简。
华北冰上运动会又称“华北冰上表演会”,项目分为速度溜冰赛、花样溜冰赛与冰球赛。速度溜冰赛又分为男子高级组、男子初级组与女子组。其中,男子高级组赛距分别为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男子初级组赛距分别为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女子组赛距分别为250米、500米、1000米、1500米。
花样溜冰赛男女选手除采用世界运动会规定的4项花样表演动作外,自选4项,另外还有双人表演。速度溜冰赛的比赛规则参照田径规则;花样规则由王文麟编制;冰球比赛规则采用了加拿大冰球会的相关规则。男女运动员总数为89人,分别来自北平、河北和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热河等地。总裁判长为马约翰,花样裁判长为王文麟,冰球裁判长为王瑞生。
1935年1月25日上午,华北冰上运动会正式开幕。大会主席袁敦礼称:“因各方面之准备均不充足,深为抱歉。本届参加华北冰上运动员虽少,吾等预料日后参加者必多。”北平市市长袁良在开幕式上表示:“我们知道欧洲北部的日耳曼民族,素称强干,就是因为耐寒性大。所以今天的冰上运动(会)虽然是第一次,但是他的意义,非常重大,希望诸位运动员不要以为这是一种游戏,而要为国家前途而努力。”当天下午相继举行了速度溜冰赛、花样溜冰赛与冰球赛。
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北平队与河北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速度溜冰赛男子高级组万米赛的冠军和亚军分别为北平选手孙元泰和姜汉英。500米赛的前三名为北平选手孙元泰、夏孙云、黄洪元。1500米赛的前三名分别为夏孙云(北平)、周惠宗(河北)与朱魁(北平)。2000米接力赛冠军为北平队。
男子初级组的500米赛由河北选手元长林、赵云彪、关礼邦包揽了冠军、亚军和季军,5000米赛第一名为河北选手赵云彪,千米接力赛的冠军为河北队。
女子组的250米赛前三名均来自河北,分别为周惠姈、梁贵恒、萧淑芳。500米赛冠军为孙仁实(北平),亚军为周惠宗(河北)。最后,河北队获得了团体冠军。东北名将朱士烈、刘守义与北平健将夏孙云、孙元泰、孙苓、孙芩等均在场表演,颇引人注目。
这些选手几乎都来自大学或中学,其中夏孙云为汇文中学高三学生,与孙元泰为同班同学。孙苓、孙芩为孪生姐妹,毕业于贝满女中。周惠宗为河北队短距离名手,毕业于北平弘达学院,其妹周惠姈时年14岁,是年龄最小的女选手。
在冰球比赛中,北平队以七比零的分数大胜哈尔滨队,但不敌实力更强的河北队。哈尔滨队之所以未获佳绩,主要因为东北被日寇占领后,选手们流落在北平,平时缺乏练习。不过,他们参赛的主要目的不为夺得冠军,而是要警醒国人不可对日军的侵略行径掉以轻心。
赛程结束后即举行闭幕发奖仪式,民国政要孙科的夫人陈淑英女士为获奖选手颁奖。
这一届华北冰上运动会成为北京城市现代化历程中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也在民国冰雪运动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页。
(《北京日报》2.2 李俊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