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忠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始建于16世纪,全称“新圣女修道院公墓”,因紧靠新圣女修道院而得名。开始,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到了19世纪,这块7.5公顷的公墓才成为俄罗斯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
在我的印象中,公墓总会给人肃穆乃至阴森、恐怖的感觉,可到了这里看到的是一座美丽的阳光花园,一座神圣的英雄广场,一座让逝者与生者亲切面谈的人间天堂;看到的是一种宁静,一种震撼,一种与众不同的形象美。
绿树掩映中,到处是一尊尊极富创意的雕塑。2.6万多座名人的墓地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都是墓主精彩人生的生动写照。公墓里,每块墓碑只镌刻着人名和生卒日期,没对墓主进行任何评价,但是浮雕将人物身份、特长和性格再现得惟妙惟肖,它让其他墓地的碑文和墓志铭都显得苍白累赘。
导游介绍说,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心灵寄托之处,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天堂入口。因而,每天都有大批的市民来到这里,似乎只要在这里停留片刻,那些紧张的心灵就会得到舒展和放松,平淡无奇的生活又会重新燃起希望的烛光。
新圣女公墓里埋葬的政治家并不多,这使得墓地少了一些政治上的争论而多了一些艺术上的美感。
走进文化名人最为集中的2号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俄罗斯散文之父果戈理的墓地。果戈理在世时希望死后不要竖立任何墓碑,但后人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据说一个崇拜他的戏剧家说服了看守墓地的修士,将果戈理的头骨挖了出来收藏在家中。当人们知道真相后,这位戏剧家只得将果戈理的头骨交了出来。更有戏剧性的是,后来果戈理的家人托人将头骨运到果戈理生前最喜欢的意大利时,委托人却在途中神秘失踪,如今埋在新圣女公墓的文学大师依旧没有找回自己的头颅。
果戈理墓地的邻居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契诃夫在生前曾劝告人们要珍惜生活,要知足常乐。他曾经说过: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地说,挺好,多亏这根刺儿没扎在眼睛里……如果你心爱的人背叛了你,你应该感到万分庆幸,庆幸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国……契诃夫的这段话,被无数崇拜者当作人生座右铭。
在与2号区相邻的1号区,我格外留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因为我在中学时读过他的光辉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为书中的内容所感动。墓碑上,他斜靠着病床,一只手放在厚厚的书稿上,饱受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远方……这部不朽的杰作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的人生观形成。“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的这段名言,照亮了多少青年人前进的方向,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能够安葬于新圣女公墓,对俄罗斯人来说是无上的荣耀。在新圣女公墓,几乎每个墓碑前总是干净整洁、放满鲜花,这些都是俄罗斯市民在休闲时候为他们心中的偶像扫墓和祭奠,以表达他们对精英们的敬仰和崇拜。
在这宁静、美妙的墓园中,任何紧张、忧伤的心情都会荡然无存。回望那花木丛中的墓碑、2万多名精英的长眠之地,我看到的不是死亡,而是永生,是永远不灭的灵魂、长留人间的精神。
(选载二)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学习出版社201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