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厘清“双师型”“双师素质”概念

    《 文摘报 》( 2021年12月30日   06 版)

        目前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表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双证书”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二是“双能力”说。三是“叠加”说。认为“双师型”教师是“双证书+双能力”的教师。四是“双来源”说。这是针对教师群体中的专、兼职教师而言的。

        至于对“双师素质”概念的理解,目前也存在一些差异。有学者认为,“双师型”就是“双师素质”,只是表述角度不同。“双师型”教师是从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层面来表述,而“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兼具教学和行业专业技术职务应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工作经历的教师。另一派学者则认为,“双师素质”与“双师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针对师资队伍整体构成的要求,后者则是对高校教师个体的要求。

        在笔者看来,“双师型”是对教师个体的要求,更加具体和微观。“双师素质”则是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更抽象和宏观,从教师的道德品质素养、科学知识素养、创新实践素养等角度提出要求,强化了师德等概念,体现了持续提升的过程。相比“双师型”,“双师素质”的内涵更宽广,也是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全面反映。

        通过倡导“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最终可以实现打造“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培养“双师型”教师视为“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

        在制度建设层面,首先应按照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建立一套“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拓宽人才引进来源,注重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高技能人才;探索校企共同招聘、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新体系。在团队建设层面,应根据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积极建设一批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推动教学改革和科技转化。在技能培养方面,应探索建立一种新教师教育见习和企业实践“双培养”制度。在校企交流方面,应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校地、校企人才互通互聘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教师双师素质能力。

        (《中国科学报》12.21 魏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