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近视人群发病年龄逐渐减小,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度数增长特别忧心,也有些家长觉得度数增长没那么可怕:“400度、600度、800度,不是一样戴眼镜嘛!”
然而,高度近视并不是“眼镜片比别人厚一点,难看一点”“长大以后做个激光就好了”。一旦发展成为高度近视,最大的危害就是眼底病变概率大大提高。
高度近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其近视度数高,但成年以后可趋于稳定,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表现为近视终生进展,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并伴有眼轴不断过度增长。
光线进入眼内,需要视网膜一层层的细胞将其转变处理为电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才能看到外界的事物。这些细胞在黄斑区最为密集,因此黄斑是人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不幸的是,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最容易累及的也是黄斑区。
正常的眼底是比较均匀的橙红色,黄斑区因为富含叶黄素,看起来颜色更深一些。随着近视度数增高,眼球会被拉长,眼底照片上出现漆裂纹,仿佛土地出现皲裂;脉络膜和视网膜也被拉薄,但形态和功能正常,也就是“单纯性高度近视”。如果成年后眼轴依旧不断增长,眼球内的结构越来越薄,会出现视网膜断裂、出血、脱离、萎缩,最终发生不可逆的“荒漠化”。因为视网膜的细胞不可再生,黄斑发生萎缩后,医生也爱莫能助。
因此,孩子从学龄前就应开始视力筛査,及时提醒家长进行近视防控。孩子出现近视后,应尽早采取合理措施,减少近视度数增加,减缓眼轴增长。成年后度数稳定的高度近视患者,也要定期复査眼底,检查黄斑形态、是否有视网膜变性或裂孔。
(《上海大众卫生报》11.30 朱丹 马晓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