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都热衣木·努尔买买提,新疆残疾人中长跑队教练,在边陲小城温泉县专门带残疾人运动员17年,改变了很多农牧区残疾孩子的人生轨迹。“没有成绩,你们就没有未来。”他给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强调。今年残运会,他带队获得6金4银3铜。在他看来,成绩不是唯一目标,经过体育训练,可以让孩子们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畏惧世人眼光的自信和坚强。
17个春夏秋冬的清晨,天还未亮,阿不都热衣木·努尔买买提和残疾孩子们就开始训练,跑步声叫响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城。他记不清带了多少孩子,获得多少奖牌。在办公室抽屉里,有一叠厚厚的成绩单,不完全记录了很多全国冠军和新疆冠军。他带的这些孩子大多来自新疆农牧区,有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有智力障碍也有肢体残疾。“他们边训练边学习文化知识,跑出了草原大山,到大城市参加比赛,退役后还能找到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阿不都热衣木说,取得的这些成绩,和师傅赛地尔丁·阿布都黑力力17年前的嘱托有关。
阿不都热衣木小学六年级时,就跟着赛地尔丁训练。当时赛地尔丁不仅带健全学生,还带残疾孩子。在师傅带领下,他获得自治区运动会1500米冠军。1997年新疆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后,阿不都热衣木回到温泉县成为一名专职中长跑教练。
2004年5月,带学生们训练完的赛地尔丁回家后突感不适,县医院诊断为尿毒症。6月底,乌鲁木齐一处病房中,他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阿不都热衣木,继续把残疾孩子带下去,这是孩子们唯一的出路。
师傅并没有拜托他照顾好两名未成年的女儿。阿不都热衣木低下头,全身颤抖,泪流满面,脑袋里一片空白。“温泉县十几名残疾人运动员没人带了”。
他直到那年年底,才从悲痛中走出来。从此,他只带残疾孩子。
亲自带才知道师傅有多难。很多孩子记性不好,今天教的动作,明后天甚至一直都要继续教,这需要极大耐心。他还得格外操心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害怕他们被车撞、走失,担心跑不出成绩对不起孩子和他们家人。压力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绳子,围着阿不都热衣木的头一圈一圈地绕。
很长时间,孩子们住在平房里,生活有诸多不便。5年前,阿不都热衣木将自己的一套房子腾出来,给女孩们住,县残联还请了一名女厨师照顾她们。男孩们则住到残联申请的廉租房中,和县残联理事长聂宝军在一幢楼上,方便照看。
17年间,在师傅祭日,带队参加比赛前和后,他都会去师傅的坟前,清理风吹来的垃圾,填埋老鼠打的洞,修整破损的地方。在心底,他觉得师傅一直照看着他和这些孩子,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孩子改变命运。他给一批又一批队员强调:完成今天的训练,明天的训练才能继续,没有成绩,你们就没有未来。看看老队员,有工作,有收入,有家庭,那是他们用一点一滴的汗水换来的。
今年出发去西安参加比赛前,阿不都热衣木和孩子们在乌鲁木齐红山体育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自治区体育局一名领导多次观察这群孩子吃饭、走路、排队,竖着大拇指跟阿不都热衣木说,想不到这些孩子的行为举止如此得体大方。在阿不都热衣木看来,“这比拿奖牌还让人高兴”。
这些年,阿不都热衣木不仅收获了奖牌,还收到了来自孩子们的温暖。“巴郎”,维吾尔语孩子的意思,阿不都热衣木这样称呼这群运动员。“达达”,维吾尔语爸爸的意思,好几个孩子这么喊他。在新疆,关系亲到一定程度,才会如此。
(《新华每日电讯》12.3 杜刚 胡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