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水文化?它既包括人们对水的认识、信仰、精神感悟、与水相关的世界观、文化艺术创造等精神层面的要素,也包括因水而构筑起来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关系、利用水的制度规范等社会层面的要素,还包括在利用水资源、改造水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结果,例如水坝、水渠、水井等水利设施。
如果要给“长江水文化”一个界定,简言之就是:长江流域各民族人民在感悟和适应水状态、利用水资源、改造水环境、依水构筑自己的生计模式和生存家园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文化。
“长江水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长江上游地区高山峡谷纵横,那里同时也是历史上众多少数民族迁徙融合的大走廊,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水文化。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因长江而形成的湖泊星罗棋布,这些地区自古以来是文明交汇的重要地带,当地人在利用湖泊资源发展生产、获得生存的同时,也形成了与湖泊相关的水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因长江而形成了武汉、南京、上海等诸多重要城市,形成了长江流域独具特色的“城市水文化”。
除了有鲜明的地域文化,长江流域也有一些总体的文化特征。比如,水稻的种植就是长江流域鲜明的文化符号,在稻作农业之上形成相关社会文化体系,也包括了丰富的水文化。再比如,在长江各流域段,都有丰富的湖泊水文化。
如果我们从文明的视野思考长江的文化价值,推进长江大保护和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水文化也不例外,除了要进一步挖掘历史上形成的“长江水文化”的整体内涵,还要构建新的“长江水文化”,例如关爱长江水资源水环境的共同意识、共同的水友好行为模式、共同的制度、共同的参与,以及让长江水环境成为人民美好家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长江和流域人民的幸福融为一体。
(《新华每日电讯》11.19 郑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