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应缩小高校“贫富差距”

    《 文摘报 》( 2021年11月16日   02 版)

        近日,西北大学官方微博发出的一则募捐倡议引发网友热议。今年,西北大学迎来建校119周年。该校校友总会号召校友、老师及学生,每月捐出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的钱,支持母校发展。倡议发出后,引来网友调侃西北大学是“中国最穷211”。对此,西北大学工作人员回应称,校友捐赠是大学经费的来源之一,很多大学都有这种渠道。

        确实,再“富豪”的大学,都重视校友捐赠。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相较教育部直属高校有较大的差距,也是必须直面的现实。必须指出,并不能用绝对的经费数量来排大学“富豪榜”,分析对高校、对学科的重视程度与学校的办学水平,因为不同类型大学,不同学科建设所需要的经费是不同的,如很多理工科课题经费就高于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经费。但是,如果高校“贫富差距”过大,就不但会影响到人才的流动,还会影响到具体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妨碍高等教育的优化布局。

        首先,出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一些名校利用自身已有的办学优势,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导致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拉大,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严重。

        其次,与项目拨款对应的是项目评审、立项。近年来,办学地在地级市的地方本科院校为获得办学经费,纷纷从地级市搬迁到省会城市,就与项目主导的拨款方式有关。而把获得项目作为头衔、身份、“帽子”的问题,则产生“重立项,轻建设”的现象,没有把经费真正用到刀刃上。

        对于没有进入建设工程、获得项目的地方高校来说,办学主要依靠生均拨款和学生学费。由于生均拨款标准低,为提高办学收入,就只有扩大招生,这导致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影响办学定位与办学质量。

        要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就需要调整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方式,减少项目拨款,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当然,这并不是不注重办学效益,吃“大锅饭”。确定生均拨款标准,可结合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专业机构对学科(专业)的评估确定拨款标准,既做到公平,又重视效益。

        (《中国青年报》11.1 熊丙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