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拿下国际标准才能打破巨头垄断

    《 文摘报 》( 2021年11月16日   02 版)

        近年来,国家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创新合作与国际标准修订。今年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化管理局宣布新成立的电力机器人技术委员会设在中国。电力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在国内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从产品生产到形成产业集群,最终走向国际标准化舞台,展示出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标准引领行业发展上的探索之路。

        拿下国际标准,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

        一些中小企业也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崭露头角。山东昊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村办企业改制而成的中小企业,主做高吸收性树脂产品,是用于卫生巾和纸尿裤的吸附材料。公司研发的高吸收性树脂新产品,吸收5毫升血液模拟液的时间在48秒以内,大大低于此前曾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国际主流产品的时间。

        “在高吸收性树脂领域,我们拿下了国际标准,就等于打破了国际巨头对行业的垄断。”公司董事长杨志亮说,制定了国际标准后,企业近两年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万吨自动化生产线已经投产。

        制定国际标准的背后有“隐形效应”,最直接的就是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舒印彪说,近年来,中国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明显,已成为贡献国际标准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建设有“三难”

        第一,标准化领域的专业人才不足,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体系。业内人士表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周期较长,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还需要外语方面的人才,同时还要掌握标准化方面的知识,能够兼具且有丰富国际标准化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

        第二,部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建设面临一定资金压力。多位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企业规模有限,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从立项到最终投票通过,步骤多、周期长,中间要去多个国家,成本较高。

        第三,部分地区标准化主管部门与企业联络机制和信息沟通的渠道不够健全。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朱翔华建议,针对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建设,可以适当在投融资项目审批、科研补贴等方面制定更完善的政策,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尽量多地给予企业指导。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白殿说,从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来看,部分发达国家有相对清晰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战略规划。我国高等教育在标准化知识体系上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缺乏顶层设计,师资能力也有待提高。应设置不同模块的培训、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标准化人才。

        (《半月谈内部版》11.8 邵鲁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